揭秘恶性亲子关系的心理研究与应对措施

adminadmin 亲子鉴定一般收费多少 2024-03-28 79 0

揭秘恶性亲子关系的心理研究与应对措施

一、孕期如何鉴定亲子关系

刚怀孕如何偷偷验亲子关系?刚怀孕想要偷偷做亲子鉴定,一般都性提出来的,因为男方是不能在怀孕的时候偷偷做亲子鉴定的。目前更推荐的胎儿亲子鉴定方式是隐私胎儿亲子鉴定,不会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任何影响,当天采集完成就能正常活动。

怎么做隐私胎儿亲子鉴定?

1、了解

被鉴定者可事先与DNA鉴定中心鉴定所客服人员联系,客服会在时间帮您解决疑问,并帮您获取鉴定专家的预约。

2、采集样本

孕妇的样本必须是血液样本,只需采集1ml外周血,无需空腹,正常饮食即可抽血。疑似父亲样本可以是血液、抽过的烟头,毛发(需拔下带毛根)、剪下的指甲,留下的精斑等样本任选其一。

3、样本送检

向实验鉴定样本,可以采用匿名亲子鉴定方法,不用提供本人姓名及个人资料,可以到鉴定所采样或以邮寄方式快速样本。

4、缴纳费用

可以通过现场缴费和转账汇款方式付费。

4、DNA检测

费用缴纳完毕后,鉴定样本被编后送入专注实验进行DNA检测。

5、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得到的DNA数据,由专注人员进行分析、计算,更终给出鉴定。

6、通知结果

按照与委托方约定方式通知鉴定结果。一般5-7天可出鉴定结果,加急更快48小时可出结果。

按照以上步骤就能自己偷偷完成隐私胎儿亲子鉴定。隐私胎儿亲子鉴定是目前更准确、更可靠、更安全、更简单的胎儿亲子鉴定方式。

二、怀孕如何鉴定亲子关系准确

如何选择正规的孕期DNA亲子鉴定机构?

怀孕期间做孕期DNA亲子鉴定,需要怀孕5周以上。需要抽取准妈妈1毫升静脉血,以及定父亲样本(血液、血痕、毛发、指甲、牙刷等选其一),即可做DNA亲子鉴定检测。常规3-5个工作日出鉴定结果,加急48小时出结果。孕期DNA亲子鉴定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99。9999999%,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1%。

孕期DNA亲子鉴定跟生下来结果一致吗?

孕期DNA亲子鉴定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为99。9999999%,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接近1%。孕期DNA亲子鉴定是孕期DNA亲子鉴定中心的精品项目,检测个位点,检测精度更高。

哪些人适合做孕期DNA亲子鉴定?

1、孕满5周(以B超单为准或者末次月经结束日推算的5周);

2、更近一年未接受过异体细胞治疗、异体输血、移植手术的;

3、孕妇与疑父无亲缘关系;

4、孕妇未做过减胎手术,不是多胞胎;(同卵双胞胎可接受检测,异卵双胞胎和多胞胎不接受);

6、原则上本检测不适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方式受孕情况,除非委托人可提供精子提供方、卵子提供方、孕妇本人的样本。

做孕期DNA亲子鉴定需要准备什么?

男方样本:血液、血痕、指甲、带毛囊的头发、烟头等

女方样本:静脉血、绒毛、羊水

怀孕后能做孕期DNA亲子鉴定吗,什么时间可以做孕期DNA亲子鉴定?

绒毛亲子鉴定。一般在怀孕12周-14周可以采取胎儿绒毛进行亲子鉴定。

羊水亲子鉴定。怀孕16周到21周之间,可以抽取胎儿羊水进行亲子鉴定。胎儿羊水亲子鉴定的优点是流产的几率非常小,并发症少。缺点是明确胎儿的父亲时间较晚,如果这时将胎儿引产对孕妇损伤较大。

孕期DNA亲子鉴定

孕期DNA亲子鉴定。此种鉴定相对简单,孕妇怀孕5周以上,保证卫生的前提下用抗凝管抽取孕妇手臂静脉血1ml左右。相对于以上两种鉴定,孕期DNA亲子鉴定抽取的是孕妇手臂静脉血,整个过程不会与胎儿有任何接触,隐私零伤害,对孕妇及胎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是三种鉴定方式中更安全的。

以上关于“怀孕如何鉴定亲子关系”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一、亲子鉴定的定义

正常来例还会怀孕吗

正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只有在排卵日排卵,并且只排出一个卵子,而月经期间女性是不会有排卵出现,没有卵子和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所以月经期间同房怀孕几率较低。但是如果女性服用了避孕药等药物导致月经紊乱,也可能会出现排卵异常的情况,出现月经期排卵,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的恶性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更严重的宫颈疾,发率居女性恶性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然而庆幸的是,宫颈癌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癌症,是一个可望征服消灭的恶性。

人流后多久可以恢复

采用人为的药物流产或者是手术流产都是人流的常见方式,虽然人流对于女性的身体伤害很大,但是有的时候意外怀孕或者是因为胎儿天生有问题等因素,都必须要进行人流才行,那么,做完人流后多久可以恢复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下。

宫颈糜烂2度怎么回事

宫颈糜烂是一种女性常见的妇科疾,这种疾的出现按照不同的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有一度的宫颈糜烂、二度的宫颈糜烂以及三度的宫颈糜烂,一度的宫颈糜烂是比较轻微的,而二度的宫颈糜烂就需要引起重视了,那么二度宫颈糜烂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人流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到来无疑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人们迫不得已只好阻止这个小生命到来,此时只好选择做人流。人流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对孕妇的伤害程度也会有差别,本文我们就来看看人流的相关介绍。

二、亲子鉴定的科学依据

应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判断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有亲生关系。传统的亲子鉴定需要进行血型测试:小孩至少要6个月大,还要大量的血液样本,过程烦琐、取样痛苦且错误率高。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之有很大的不同。DNA亲子鉴定可以在任何组织,例如口腔上皮细胞取样。甚至在小孩未出世前、没有母亲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并且是目前亲子测试中更准确的一种--准确率可达99.9999%,因此具有精巧、简便、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

亲子鉴定的依据包括哪些?

亲子鉴定的依据包括遗传性状(或遗传特征)、妊娠期限、性交能力及生殖能力三个方面。

(1)妊娠期限

正常情况下,妇女的妊娠期限为280±14天,只有充分考虑早产儿、过熟儿等因素的影响。且证明生母可能在受孕期间未与被控父亲发生性关系,才可否定被控父亲与孩子的亲生关系。

(2)性交能力及生殖能力

准确判定有争议的父(或母)在受精期间无生育能力非常闲难,而性交能力与生育能力不同,也仅可作为亲子鉴定的参考。因此,遗传性状是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

(3)遗传性状--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

遗传性状是生物体表现的一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代谢类型的统称,其中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特征,并能够按预期的方式从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单位性状。

不同个体的单位性状常表现出差异,可用于遗传分析。这种具有相对差异的单位性状作为标志来识别携带它的个体、细胞和染色体;或用以研究细胞、个体、家系和群体的遗传方式时就称为遗传标记。

在发现DNA遗传标记之前,学主要采用血型血清学遗传标记,即传统的血型(Blood group)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广义的血型是指由遗传决定的人类血液的个体差异,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液有形成分以及血清蛋白和酶等。自Jeffreysl985年首次应用DNA指纹鉴定亲权成功后,大量的DNA遗传标记被开发,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亲子鉴定中。

应用于学鉴定的遗传标记大致可分为基因产物水平遗传标记和DNA水平遗传标记两种,其中DNA水平遗传标记又可以细分为DNA序列多态性和DNA长度多态性。

亲子鉴定可以分为私人亲子鉴定和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主要分三种:个人亲子鉴定、亲子鉴定、隐私产前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需要当事人在场并提供有效证件,其出具的报告具有效力,可用于上户、迁户、办理医学证明、用途。

个人亲子鉴定:仅需要提供合格的样本就可以了,不需要提供身份证件,结果也仅对所提供的样本负责,当事人可以现场采集样本,有可以自己采集好送样或邮寄样本。

隐私产前亲子鉴定:怀孕6周及以上可采集孕妈妈的静脉血进行隐私胎儿亲子鉴定,此鉴定方法,无风险,无痛苦,更安全。

三、亲子鉴定目前主要依靠什么技术

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是什么?亲子鉴定是根据DNA(脱氧糖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原子物质。每个原子有46个染色体,另外,男性的精子细胞和妇人的卵子,各有23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个原子染色体就制造一个生命,来判断亲子关系的。生殖能力,准确判定有争议的父母在受精期间无生育能力非常困难。性交能力,而性交能力与生育能力不同,也仅仅可作为亲子鉴定的参考。因此,遗传性状是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

DNA鉴定就是根据这种遗传规律,不是用血型~每个人的DNA都不同,但亲人之间的关系会密切一些~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关系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对父、母、子的DNA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孩子带有父亲或者母亲没有的DNA,则可以排除亲子关系,如果经检测孩子确实带有一半父亲、一半母亲的DNA,然后再进行一些统计学方面的计算,以排除大规模人群中非父母子关系偶然出现的DNA一致的情况,更终确定父母子关系。

通俗地讲,一个个体的DNA从父母处获得,而且也只能从父母处获得,其中父母的机会均等,父亲将自己的DNA奉献给孩子一半,母亲也给了一半,孩子各带有父母一半的DNA,孩子不可能带有父母没有的DNA,这是基本的遗传规律。DNA是从几滴血,腮细胞或培养的组织纤内提取而来,用畴素将DNA样本切成小段,放进喱胶内,用电泳槽推动DNA小块使之分离--更细的在更远,更大的更近。之後,分离开的基因放在尼龙薄膜上,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基因, 相同的基因会凝聚于一,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的环境下,便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的黑色条码,小孩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 这过程重覆几次,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并影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或然率或分辨率。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人类基因组是一个结构十分稳定的体系,同时又是一个变异的体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基因组DNA的序列不断发生变异。这些变异有些被保存下来,导致了不同种族、群体和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和多态性,除同卵双生子外,没有两个个体基因组是完全相同的。 亲子鉴定是根据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对可疑的父与子或母与子之间的亲生关系进行判断,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

头发需要有发根和毛囊的头发来提取DNA数据,DNA有位点Amel。结果是x,y表示样本性提供的;结果是x,这意味着样本是由女性提供的。

亲子鉴定的价格一般在2500-5000元之间。可以去亲子鉴定中心做亲子鉴定。鉴定需要提前一天电话预约。父母和孩子会亲自去那里,带上所有相关证件(父母的身份证、户口本、孩子的证明,没有证明就不用带了)。采样拍照价格为检测3300(3人),采样后5人。

该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家中取样,需要预约。

也可以做个人亲子鉴定,可以取普通样本(头发【5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取头发】、血液、口腔黏膜),收到样本5个工作日内得出结果。

更权威的是,这份报告可以拿来打官司。

价格是个人亲子鉴定2000(2人,父子测试)。如果是做个人亲子鉴定,也可以邮寄样品。

dna亲子鉴定是费用多少?

亲子鉴定可以分为个人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和胎儿亲子鉴定。不同亲子鉴定方法的费用受许多因素影响。

1、收取的材料费

这是许多亲子鉴定的计费方法测试组织。费用根据材料的数量收取。通常,要增加一个人来进行鉴定亲子,这就是要再收集一种材料。

2、根据身份证明费的类型,识别类型分为识别和非识别。一般的亲子鉴定比个人亲子鉴定更昂贵,而且每个地方的成本标准也不一定。有必要dna亲子鉴定中心的,以准确获取报价信息。

3、根据样本难度收费

样本分为常规样本和困难样本。常规样本是指血液,血迹,带有毛囊的头发,颊拭子,烟头,其他是困难样本,例如指甲,口香糖,精液等。

特殊收费要比常规收费贵。

4、根据收费结果的时间

通常, dna亲子鉴定中心5个工作日出结果,7个工作日出报告,但如果加急,更快3个小时就可以解决。

但是,加急服务需要额外收费,dna亲子鉴定中心提供3天,1天,6小时,3小时加急服务,价格也有所不同。

常规亲子鉴定明确标记,但仍受许多因素影响。

因此,dna亲子鉴定的特定费用更好。更好根据自己的情况亲子鉴定中心的在线亲子鉴定服务。每个客户的情况都不同。

四、亲子鉴定主要依据有哪些

亲子鉴定的依据是什么意思

一、亲子鉴定的依据

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是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血型或DNA测试等鉴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如父母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做亲缘鉴定。

(一)根据鉴定目的的不同,亲子鉴定可以分为鉴定和个人鉴定。

1、个人亲子鉴定本身就是不公开的,所以鉴定委托人有权不提供任何证件。样本可以自行取样,送到专注鉴定机构,其鉴定结果仅提供给鉴定委托人。鉴定结果可以作为协商中的证据。

2、亲子鉴定是完全公开的,必须鉴定委托人父、母、孩子三方同意,面对面到场,带齐相关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等。鉴定结果可以用做用途(、办出国、打官司等),也可以做为法庭上的呈堂证供。

(二)亲缘关系鉴定

遗传学理论已证实,子女的基因组DNA各有一半分别来源于亲生父母一方。目前专注开展的亲缘关系鉴定包括以下几类:

1、常规的亲生血缘关系鉴定:这是目前需求量更大的一类亲权关系鉴定,包括父母子三方(又称为体)、父子(或母子)双方(又称为二联体)的亲权鉴定。这类鉴定的准确率比较高

2、隔代亲缘关系鉴定:这类鉴定指要确认曾祖父母、祖父母、与曾孙子(曾孙女)、孙子(孙女)之间的亲缘关系。还包括单纯的父系亲缘关系鉴定如要确认曾祖父、祖父、与曾孙子、孙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单纯的母系亲缘关系鉴定如要确认曾祖母,外祖母,与外孙女,曾外孙女之间的亲缘关系。

3、疑难的亲缘关系鉴定:除上述两类外,还有一些比较疑难的亲缘关系鉴定,如父母皆疑(无)的同胞(兄弟、兄妹、姐弟、姐妹)、表兄妹关系的鉴定,叔侄之间、姨和外甥女之间、舅舅与外甥(外甥女)之间的亲缘关系鉴定等。

二、是否可以进行单方亲子鉴定

可以进行单方亲子鉴定。亲子鉴定是指运用生物学、遗传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根据遗传性状在子代和亲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判断被控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亲生关系的鉴定。

三、亲子鉴定需要哪些手续

(二)身份证明:当事人需提供身份证、孩子的出生证(或户口)等证明身份及其相互关系的证件的原件。我们将在采样现场查验身份证件。

(三)缴费采样:按相关规定缴费;所有被鉴定人都必须亲自到现场由我们的专注人员进行取样,留下指纹及拍摄照片作身份证明,取样时需有合法证人在场。

(四)鉴定:在对当事人身份及委托书后,开始实验鉴定。

(五)结果反馈:鉴定报告只发给委托者本人签收。

有什么方法可以代替亲子鉴定

DNA一般是指DNA亲子鉴定。通常情况下,除了DNA亲子鉴定还可以通过血型鉴定来判断亲子关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孩子的血型一般是由父母的血型来决定的,有一定的遗传规律性,除了DNA亲子鉴定外,还可以进行血型鉴定。血型鉴定主要是通过比对父母和孩子的血型来判断亲子关系,一般有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等类型,如果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B型血,那么孩子有可能是A型、B型或者是AB型血,不可能是O型血。如果血型鉴定的结果表明无遗传关系,则证明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并无亲子关系。

一般来说,DNA亲子鉴定是更为准确的,准确率一般比较高,除了DNA亲子鉴定外,血型鉴定也可以判断亲子关系,但是血型鉴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百分百判断亲子关系,所以还是建议通过DNA亲子鉴定的方法来判断亲子关系。

亲子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亲子鉴定就是根据DNA的遗传规律,来确定亲缘关系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目前亲子鉴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创亲子鉴定,一种是隐私亲子鉴定。有创亲子鉴定,就是通过羊水穿刺的方法,获取羊水中胎儿的遗传信息DNA,然后根据DNA的信息来确定遗传亲缘关系。

隐私亲子鉴定,就是抽取孕妇周围的外周血,从外周血中获取胎儿的DNA信息,然后进行扩增,扩增以后再通过DNA比对来确定亲缘关系。在目前,隐私亲子鉴定应用较多,并且在社会上做隐私亲子鉴定的机构也较多。这就是常见的的亲子鉴定两种方法。

以上关于“亲子鉴定主要依据”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但菲 申轶群

: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的家庭关系因子女数量的增加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亲子关系呈现出熟悉又陌生的状态,手足关系面临憧憬又迷茫的问题,夫妻关系处于幸福又忧愁的境地。家庭系统理论启示我们关注因家庭关系变化所带来的慢性焦虑和可能引发的家庭问题,并提出从家庭系统内部和家庭系统外部共同调适,以期对后独生子女时代良好家庭关系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后独生子女时代 核心家庭 家庭关系 家庭系统理论

申轶群/沈阳师范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家庭关系的变化对家庭成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大孩而言,其会面对二孩、三孩稀释家庭资源的情况,但同时也促进了其社会化发展;对父母而言,在处理手足关系矛盾时也能感受到来自多个孩子的加倍欢乐。对于多子女家庭以及未来将要步入多子女家庭的成员,如何在思想上厘清家庭关系的变化、在心理与行动上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学者就二孩、三孩出生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已有部分成果[3],但总体上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因此,本研究试图结合家庭系统理论,分别从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和夫妻关系三个维度逐一梳理二孩、三孩给家庭关系带来的变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期望对后独生子女时代良好家庭关系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家庭系统理论及其关系架构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精神科默里·波文(MurrayBowen)面对思觉失调的患者提出新的治疗方向——关注家庭互动拓展母子共生,后经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看成一个完整的单位或系统,家庭成员是系统的组成成分,且每个成员之间都是交互作用的。[4]波文对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他认为家庭是一个具有情绪互动的单位[5],也就是说,家庭中一个成员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家庭成员在情绪情感上是互相影响的。家庭系统理论已发展成为比较丰富和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对以下四个核心概念加以说明,并据此构建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指人对于想象中的威胁的一种反应,主要原因在于人所处的关系系统受到干扰。[6]比如,生活中的某一事件(退休、生育)的发生,引起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家庭成员就可能产生慢性焦虑。慢性焦虑往往是家庭关系发生问题的“导火索”,虽然其作用并不会非常明显,但会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并影响家庭生活。

(二)自我分化

慢性焦虑与自我分化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自我分化”是个体的“象征物”,共包含两个面的能力,自我面指个体内部把理智与情感分开的能力,关系面指个体与他人的情绪相分离的能力。[7]自我分化的高低可以用自我分化量尺表示,得分越高代表个体自我分化程度越高、越理智,在心智上和情感上更能够顺利独立成为成熟的个体[8],在与他人联结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情绪分离能力,反之则表示情绪性更强,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

(三)三角关系

(四)代际传递

三角关系形成后,会形成“代际传递”的“接力棒”效应。在家庭中,孩子个体的自我分化水平和焦虑水平受父母自我分化水平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是家长对孩子投射的结果。一代家庭父母的自我分化水平受上一代家庭父母自我分化水平的影响,又作用于子代的自我分化。家庭投射历程不论历经多少个世代都会持续运作,维系代际传递。[9]

本研究根据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了家庭系统理论中家庭关系分析架构图(见图1),为我们探究家庭关系出现的问题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性解释。在家庭子女数增加的后独生子女时代,家庭成员能否适应家庭关系的变化、应对家庭关系带来的挑战,直接影响不同代际间的家庭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生育意愿,因此,处理好这些问题尤为重要。波文的家庭系统理论提供了家庭关系发生问题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从家庭内部系统性解释家庭关系变化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首先分析了后独生子女时代家庭因生育二孩、三孩在家庭关系上发生的变化,作为理论分析的基础;其次结合家庭系统理论和家庭实践案例,着重关注家庭关系变化对家庭成员情绪情感的影响机制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更后从家庭内部和外部提出调适的建议,期望对后独生子女时代良好家庭关系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二、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关系的变化

社会对生育政策的关注多集中在其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方面,但全球生育趋势表明,家庭关系的变化要先于生育水平。[10]在核心家庭中,生育二孩、三孩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亲子关系、手足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变化。

(一)亲子关系:熟悉又陌生

随着二孩的出生,父母重新开始履行养育和照料子女的义务,形成一对新的亲子关系。父母前期有照顾大孩的基础,所以在对二孩的照顾上更为顺手,但往往因为更顺手会产生“完全复制”先前经验的错误想法。父母需要谨防这种惯性思维,因为尽管孩子的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阶段性等规律,但仍需要清楚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应当尊重并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在熟悉感中看到区别并灵活处理,以便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

除了面对新形成的亲子关系,父母对与大孩之间原有的亲子关系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二孩出生之前整个家庭都以大孩为中心,在二孩出生初期,家庭的关注度立即转移到更幼小的孩子身上,这对于大孩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转变。大孩需要与二孩共同的父母,原本充足且唯一的爱变得不再唯一、有所稀释。更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陪伴时间上,原来父母下班后可以把时间都放在大孩身上,现在父母需要把时间一分为二,陪伴不同的孩子做不同的事情,而用心的陪伴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和体力。因此对大孩而言,变化不仅是亲子相处时间的缩短,陪伴效果也可能有所下降。

(二)手足关系:憧憬又迷茫

手足关系是后独生子女时代常见的家庭关系,它随着二孩的诞生而产生。手足关系的出现对大孩来说是一种新的改变,在全面二孩政策颁布之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大孩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不需要和弟弟妹妹相处,而突然到来的二孩会与大孩“争夺”包括父母宠爱在内的家庭资源。如此一来,如何与弟弟妹妹沟通、相处,担任好哥哥姐姐的角色,成为大孩需要学习的“课题”。对于二孩来说,手足关系是一出生就有的,在与哥哥姐姐的相处中自然而然习得弟弟妹妹的角色,但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会有家庭选择生育三孩,二孩如何在扮演弟弟妹妹角色的同时承担好哥哥姐姐的责任,也需要调整适应。二孩、三孩的到来对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值得期待和憧憬的事情,但是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的手足关系可能要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需要父母在二孩、三孩出生前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并在兄弟姐妹实际相处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夫妻关系:幸福又忧愁

三、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家庭关系变化带来的挑战,如果调适得当则有利于家庭关系的融合,如果处理不当会形成问题影响家庭和谐。本文依照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概念,结合果果与齐齐的家庭案例,从慢性焦虑、自我分化和三角关系三个子要素出发,对后独生子女时代核心家庭关系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果果是上初中的大女儿,性格活泼开朗,乐于和父母沟通交流,是家中的“小活宝”;齐齐是果果的弟弟,是父母年近半百迎来的小儿子。齐齐的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较少回家,齐齐的母亲在齐齐出生后全心照顾家庭,没有收入来源。

(一)内外综合作用导致慢性焦虑

慢性焦虑是因担心家庭关系发生变化引起问题而产生的焦虑,二孩、三孩的到来改变了家庭关系,成员可能因此产生慢性焦虑。

齐齐的父母老来得子,全家都对齐齐格外关心。从其出生到成长,母亲倾其所能给予更好的精神宠爱,父亲给予尽可能的经济支持。相比之下,对果果的关注减少了很多,自从齐齐出生后,原来给予果果的礼物现在会优先考虑给齐齐,与果果的交流时间也被齐齐的亲子游戏时间占据。慢慢地,果果产生了焦虑情绪,性格渐渐变得孤僻,难以与父母敞开心扉交流,认为齐齐的到来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烦恼。齐齐的母亲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父亲则在外赚钱养家,忽视了对妻子和儿女的情感关怀。夫妻二人见面时间短、共同话题少、琐事争吵多,妻子白天要独自承担家务和教育子女的工作,到晚上却担心夫妻二人的感情变质。

其次,手足关系改变会导致兄弟姐妹相处困难的焦虑。果果作为家中的老大,在齐齐出生之前独享父母关照,齐齐的出生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模式。父母独宠弟弟于一身让果果难以接受,并将原因归咎于齐齐身上,致使果果与齐齐二人相处不易。独生子女向非独生子女身份的转变,也将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转变。二胎的到来,打破了原来大孩处于家庭中的“至尊”“唯一”地位。大孩需要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家庭中更需要被照顾的孩子,同时还要以哥哥姐姐的身份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这种尝试处理得当是一种成长,若挑战失败则容易引起慢性焦虑,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并给予恰当的解决。

(二)父母集中投射影响自我分化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个体自我分化的高低与原生家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齐齐的母亲自我分化水平较低,在经济上依靠丈夫的收入作为支撑,在心灵上容易与丈夫产生联结,但长期的异地分居,使妻子与丈夫之间的关系逐渐支离破碎。失去丈夫的依靠,妻子只好将儿子齐齐当作自身情感的载体,把对丈夫的依赖转化为对齐齐的关注,希望从齐齐身上获得情绪的安慰。母亲对齐齐非常宠溺,在日常生活照料上无微不至。齐齐虽然年龄在不断增长,但因受到母亲的影响,独立判断能力较低,自主性较差,生活中的事情,更多依靠母亲的意愿。

父辈的自我分化水平通过家庭投射影响子辈的自我分化,齐齐母亲本身的自我分化水平较低,容易与丈夫或孩子产生较强的情感联结。齐齐受到母亲的影响,自我分化水平也较低。这种投射不论在大孩还是二孩、三孩中都有可能显现,一些其他的关键事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若子女出生时,家庭处在慢性焦虑较高的氛围中,给予其过高的关注,孩子会对家庭产生过多联结,不利于自我分化的形成;还有的父母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害怕同次序的子女出现自己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也会对孩子过多关心,阻碍其自我分化的发展。

(三)焦虑恶性循环形成三角关系

夫妻恩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石。[16]夫妻关系是家庭更基础的关系,如果夫妻关系不佳,在显性上,会影响丈夫与妻子在家庭中分担家务、照顾子女的配合程度,严重者则会发生语言或肢体争执;在隐性上,夫妻之间长期不良的沟通会使双方产生慢性焦虑,进一步影响到孩子。

齐齐的父亲与母亲聚少离多,争吵多于共商,母亲本身的自我分化水平较低,争吵过后的情绪难以自洽,需要向外寻求解决途径,与母亲关系密切的齐齐成了发散的渠道。母亲会将夫妻二人争论过后的负面焦虑情绪立即传染给齐齐,希望在齐齐身上获得同情,以形成母子联盟共同对抗父亲。齐齐较低的自我分化水平,加速了父亲、母亲和齐齐之间三角关系的形成,这种三角关系使得齐齐更容易情绪用事,在做事的过程中不受理性的控制。扩展到学校生活中,齐齐也希望获得同伴和老师的关注,当不愉快事情发生时容易受到情绪的指使,与同学产生冲突。

年龄较小的孩子会在身体上和精神上与父母产生家庭联结,自我分化水平尚且较低,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在齐齐的案例中,因为父亲与母亲的关系不融洽,导致齐齐也卷入其中,使焦虑扩大到三者之间。也许齐齐并不理解父母争吵的真正缘由,但却可以迅速接收到父母关系紧张带来的慢性焦虑,并陷入三角关系。家庭的三角关系更终影响齐齐个性的形成,齐齐遇到问题时也会像父母一样处理,即使夫妻关系有所缓和,齐齐所习得的三角关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反作用于父母,在家庭中产生恶性循环。除此之外,亲子关系和手足关系也发挥着三角关系的作用,只要其中一对关系发生矛盾,就会影响其他关系系统的人,将焦虑分散到多人之间。

四、后独生子女时代调适核心家庭关系的对策

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影响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处理不当会产生家庭问题。通过家庭系统理论的分析,发现家庭关系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多体现在慢性焦虑上,慢性焦虑会形成不良的三角关系,在家庭中扩大焦虑,而这种不当的家庭关系模式会世代相传。因此,如何帮助家庭防止因关系变化带来的慢性焦虑,避免焦虑的产生和扩大化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本章分别从家庭系统内部和家庭系统外部提出对策,帮助调适家庭关系。

(一)家庭系统内部:心理与身体共同作用

1、早做心理准备,树立正确教养观念

家长还要尽早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尽可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予孩子同样的机会。案例中母亲对齐齐溺爱、对果果缺少关怀的做法并不可取,这更终影响了齐齐正常自我分化水平的形成,也影响到手足关系的和睦。作为母亲,还应当看到果果的独特性,发现齐齐与果果各自的长处,不盲目进行比较,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促进孩子的独特成长。

2、抓住行动机会,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家庭系统理论从整个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它需要在与家庭成员的群体互动中寻求“解药”。因此,家庭关系中出现的变化、发现的问题也需要在实际互动中解决。

亲子关系在二孩、三孩到来时可能会出现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平衡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在时间和精神上给予每个孩子尽可能平等的陪伴。在手足关系相处磨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父母及时指出,在问题萌芽之初就给予较好的解决。齐齐的出生导致果果产生慢性焦虑,母亲应当及时发现并加倍给予情感的关怀,还果果一个温暖舒心的家庭氛围,助力良好姐弟关系的构建。夫妻在相处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家务分配不公、照顾子女劳累等问题,需要夫妻两人在生活中进行沟通协商。齐齐母亲因为长期与丈夫分居、心神不宁而产生慢性焦虑,需要丈夫做出更多的举措平复妻子的心情,减少因此带来的不稳定性;同时,母亲要注意提高自我分化水平,学会正视自身的不良情绪,并以冷静的心态克服,避免形成三角关系。

(二)家庭系统外部:制度与舆论齐上阵

1、提供制度支持,健全生育养育体系

家庭是承担生育和养育的主体,但生育也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共同配合,以建立健全生育养育制度体系,帮助家庭分担重任,缓解家庭焦虑,改善家庭关系,增强社会生育意愿。

2、积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舆论

家庭系统理论可以帮助已经出现问题的家庭重回正轨,但更重要的是借鉴其基本思帮助和谐家庭防患于未然。本文从家庭系统理论的视角,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后独生子女时代二孩、三孩出生带来的家庭内部关系变化,并系统阐述慢性焦虑、自我分化和三角关系的形成原因及其弊端,并提出家庭内部与外部社会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的建议,助力建构良好家庭关系。

【参考文献】

[1] 风笑天。“后独生子女时代”的独生子女问题[J]。浙江学刊,2020(5):64-73、

(责任编辑:李一)

晓航今年上高一,因为从小身体不太好,经常感冒发烧,父母一直在生活上什么事都帮他做好,每次吃饭还要帮他把菜都夹到碗里。以前小学的时候父母说什么,晓航就乖乖去做。如果不按他们说的去做或者做得不好,他们就会一直唠叨,不会听儿子的意见。可是从初二开始,一直温顺的晓航一反常态,当父母要求儿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时,晓航就会显得很不耐烦,也不回应他们。父亲看儿子这样的态度,就会经常生气地打他,可越打晓航越是不理他们,甚至说:\"你们要是再逼我,我就永远不回家了\"。放学回家房门一关,一句话也不和父母讲,父母着急可又无可奈何,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怎么那么乖的孩子会变成这个样子?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会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因为父母和孩子在需求上本来就是矛盾的。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按规则做事情。可孩子不在意这些,有多少孩子会自觉自愿的去洗澡,说请或谢谢,吃饭时安静的坐着,这就需要父母花很多精力调教孩子,让他们的行为符合规范。但是,态度越强烈,孩子越会反抗,更加敌对和固执,与父母冲突也会增多,孩子把父母看成他们的敌人,总是让他们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了,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不融洽的恶性循环。

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他们和孩子的关系。通过对亲子互动的研究,家庭教养的基本方式有专制型、放任型和权威性,每一种方式都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同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很严厉,过分严格的控制儿童的行为,需要儿童必须要听从父母的要求。一不顺心就会使用体罚或者其他强硬的方式,当儿童不同意父母的做法时,父母会用“因为我说了算”来回应,他们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教养方式不鼓励孩子自己思考问题,他们只需要向父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可以了。

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感兴趣,很少去管孩子,这些孩子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自由的做事,很多是保姆或者祖父母照顾,还有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住在老师家里,他们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和交流时间都非常的少。

权威型的父母是结合了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的优点,允许儿童在合理的界限内自主发展。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也很多,会和儿童讨论制定规则背后的原因,并且当孩子拒绝遵守要求时,鼓励孩子表达出拒绝的理由,但是,如果孩子的理由不充分,他们会坚持原则并晓之以理。

教养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儿童的成长,不断做出调整。例如,在儿童学龄前阶段,父母对孩子会有很多控制、限制,给孩子更多的指导,当儿童在学龄期时,教养方式转变为更为权威的方式,更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商量。到青春期时,教养方式要变得更加宽容,青少年要学会为他们的决定和行为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同时,每个孩子天生的特质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很活跃,有的很安静,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很快形成了他的生活规律,有的孩子却是夜哭郎,我们把这些特质叫做气质,儿童自身的气质特征也会对父母的教养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父母要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气质特点,要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养方式。

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要学习一些解决的办法,来改善我们和孩子的关系。

良好沟通的基本原则 - 积极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感受

作为父母,往往很忙碌,工作的压力,繁琐的家务,面对孩子时可能只剩下对他的要求,但是想想孩子的心情吧,当他见到你时,只被催促着学习、作业、还有一堆没有完成的任务,他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首先父母和孩子需要在轻松、积极、正面的气氛中才能更好的相处,家长可以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和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父母要安静专心的倾听孩子的话语,比语言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如果心不在焉,孩子就会很失望,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感觉不到真正的理解。

合作代替对抗

要鼓励孩子和我们合作,而不是以敌意和对抗的方式进行交往。当孩子打断你的谈话,进屋的时候留下脏兮兮的脚印,或者在电脑前玩了一天游戏时,你通常会怎么做呢?很可能,你责备他,命令他,或者严厉的警告他。而这样的反应效果又是如何呢?孩子反而对你更不顺从,更加对抗,看来这样的沟通方式只会让父母陷于绝望,因此需要找到其他可以取得儿童合作的办法。

替代惩罚

父母可以明确表明自己不同意孩子做法的立场,但是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表明父母的期望,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并且让孩子承担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自然后果例如孩子借东西不还或者损坏,别人就会生气并且可能不会再借给他;当孩子贪玩回家晚,就会发现晚饭已经没有了,他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孩子不整理房间,东西找不到的时候,只能自己整理物品来找到东西。

孩子总会做出一些正面的事情,需要父母及时关注到,父母可以尝试用积极的关注代替负面的评价,试着忽略孩子细微的行为问题,关注孩子做出的但往往会被家长忽略的积极行为,在他表现出来时给予表扬。这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是认为他是一无是处的。

我们倾听孩子的感受,我们的感受,邀请他们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给孩子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所有这些不仅会获得和孩子更好的关系,还能帮助他们带着自信和骄傲走向成人的世界。

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会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他们和孩子的关系。父母要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气质特点,要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养方式。要注意积极倾听和理解儿童的感受。

以上关于“恶性亲子关系有哪些”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揭秘恶性亲子关系的心理研究与应对措施

一、亲子鉴定的定义

正常来例还会怀孕吗

正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只有在排卵日排卵,并且只排出一个卵子,而月经期间女性是不会有排卵出现,没有卵子和精子结合成为受精卵,所以月经期间同房怀孕几率较低。但是如果女性服用了避孕药等药物导致月经紊乱,也可能会出现排卵异常的情况,出现月经期排卵,不过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宫颈癌,完全可以预防的恶性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更严重的宫颈疾,发率居女性恶性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然而庆幸的是,宫颈癌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癌症,是一个可望征服消灭的恶性。

人流后多久可以恢复

采用人为的药物流产或者是手术流产都是人流的常见方式,虽然人流对于女性的身体伤害很大,但是有的时候意外怀孕或者是因为胎儿天生有问题等因素,都必须要进行人流才行,那么,做完人流后多久可以恢复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下。

宫颈糜烂2度怎么回事

宫颈糜烂是一种女性常见的妇科疾,这种疾的出现按照不同的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有一度的宫颈糜烂、二度的宫颈糜烂以及三度的宫颈糜烂,一度的宫颈糜烂是比较轻微的,而二度的宫颈糜烂就需要引起重视了,那么二度宫颈糜烂是怎么回事呢?

什么是人流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到来无疑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因为某些原因,人们迫不得已只好阻止这个小生命到来,此时只好选择做人流。人流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对孕妇的伤害程度也会有差别,本文我们就来看看人流的相关介绍。

二、亲子鉴定的科学依据

应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判断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有亲生关系。传统的亲子鉴定需要进行血型测试:小孩至少要6个月大,还要大量的血液样本,过程烦琐、取样痛苦且错误率高。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之有很大的不同。DNA亲子鉴定可以在任何组织,例如口腔上皮细胞取样。甚至在小孩未出世前、没有母亲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并且是目前亲子测试中更准确的一种--准确率可达99.9999%,因此具有精巧、简便、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

亲子鉴定的依据包括哪些?

亲子鉴定的依据包括遗传性状(或遗传特征)、妊娠期限、性交能力及生殖能力三个方面。

(1)妊娠期限

正常情况下,妇女的妊娠期限为280±14天,只有充分考虑早产儿、过熟儿等因素的影响。且证明生母可能在受孕期间未与被控父亲发生性关系,才可否定被控父亲与孩子的亲生关系。

(2)性交能力及生殖能力

准确判定有争议的父(或母)在受精期间无生育能力非常闲难,而性交能力与生育能力不同,也仅可作为亲子鉴定的参考。因此,遗传性状是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

(3)遗传性状--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

遗传性状是生物体表现的一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代谢类型的统称,其中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特征,并能够按预期的方式从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单位性状。

不同个体的单位性状常表现出差异,可用于遗传分析。这种具有相对差异的单位性状作为标志来识别携带它的个体、细胞和染色体;或用以研究细胞、个体、家系和群体的遗传方式时就称为遗传标记。

在发现DNA遗传标记之前,学主要采用血型血清学遗传标记,即传统的血型(Blood group)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广义的血型是指由遗传决定的人类血液的个体差异,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种血液有形成分以及血清蛋白和酶等。自Jeffreysl985年首次应用DNA指纹鉴定亲权成功后,大量的DNA遗传标记被开发,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亲子鉴定中。

应用于学鉴定的遗传标记大致可分为基因产物水平遗传标记和DNA水平遗传标记两种,其中DNA水平遗传标记又可以细分为DNA序列多态性和DNA长度多态性。

亲子鉴定可以分为私人亲子鉴定和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主要分三种:个人亲子鉴定、亲子鉴定、隐私产前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需要当事人在场并提供有效证件,其出具的报告具有效力,可用于上户、迁户、办理医学证明、用途。

个人亲子鉴定:仅需要提供合格的样本就可以了,不需要提供身份证件,结果也仅对所提供的样本负责,当事人可以现场采集样本,有可以自己采集好送样或邮寄样本。

隐私产前亲子鉴定:怀孕6周及以上可采集孕妈妈的静脉血进行隐私胎儿亲子鉴定,此鉴定方法,无风险,无痛苦,更安全。

三、亲子鉴定目前主要依靠什么技术

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是什么?亲子鉴定是根据DNA(脱氧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原子物质。每个原子有46个染色体,另外,男性的精子细胞和妇人的卵子,各有23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个原子染色体就制造一个生命,来判断亲子关系的。生殖能力,准确判定有争议的父母在受精期间无生育能力非常困难。性交能力,而性交能力与生育能力不同,也仅仅可作为亲子鉴定的参考。因此,遗传性状是亲子鉴定更主要的依据。

DNA鉴定就是根据这种遗传规律,不是用血型~每个人的DNA都不同,但亲人之间的关系会密切一些~ 通过遗传标记的检验与分析来判断父母与子女是否亲生关系,称之为亲子关系或亲子鉴定。DNA是人体遗传的基本载体,人类的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对父、母、子的DNA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孩子带有父亲或者母亲没有的DNA,则可以排除亲子关系,如果经检测孩子确实带有一半父亲、一半母亲的DNA,然后再进行一些统计学方面的计算,以排除大规模人群中非父母子关系偶然出现的DNA一致的情况,更终确定父母子关系。

通俗地讲,一个个体的DNA从父母处获得,而且也只能从父母处获得,其中父母的机会均等,父亲将自己的DNA奉献给孩子一半,母亲也给了一半,孩子各带有父母一半的DNA,孩子不可能带有父母没有的DNA,这是基本的遗传规律。DNA是从几滴血,腮细胞或培养的组织纤内提取而来,用畴素将DNA样本切成小段,放进喱胶内,用电泳槽推动DNA小块使之分离--更细的在更远,更大的更近。之後,分离开的基因放在尼龙薄膜上,使用特别的DNA探针去寻找基因, 相同的基因会凝聚于一,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的环境下,便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的黑色条码,小孩这种肉眼可见的条码很特别,半与母亲的吻合,一半与父亲的吻合。 这过程重覆几次,每一种探针用于寻找DNA的不同部位并影成独特的条码,用几组不同的探针,可得到超过99,9%的父系或然率或分辨率。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人类基因组是一个结构十分稳定的体系,同时又是一个变异的体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基因组DNA的序列不断发生变异。这些变异有些被保存下来,导致了不同种族、群体和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和多态性,除同卵双生子外,没有两个个体基因组是完全相同的。 亲子鉴定是根据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实践,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对可疑的父与子或母与子之间的亲生关系进行判断,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

头发需要有发根和毛囊的头发来提取DNA数据,DNA有位点Amel。结果是x,y表示样本性提供的;结果是x,这意味着样本是由女性提供的。

亲子鉴定的价格一般在2500-5000元之间。可以去亲子鉴定中心做亲子鉴定。鉴定需要提前一天电话预约。父母和孩子会亲自去那里,带上所有相关证件(父母的身份证、户口本、孩子的证明,没有证明就不用带了)。采样拍照价格为检测3300(3人),采样后5人。

该中心还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家中取样,需要预约。

也可以做个人亲子鉴定,可以取普通样本(头发【5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取头发】、血液、口腔黏膜),收到样本5个工作日内得出结果。

更权威的是,这份报告可以拿来打官司。

价格是个人亲子鉴定2000(2人,父子测试)。如果是做个人亲子鉴定,也可以邮寄样品。

dna亲子鉴定是费用多少?

亲子鉴定可以分为个人亲子鉴定,亲子鉴定和胎儿亲子鉴定。不同亲子鉴定方法的费用受许多因素影响。

1、收取的材料费

这是许多亲子鉴定的计费方法测试组织。费用根据材料的数量收取。通常,要增加一个人来进行鉴定亲子,这就是要再收集一种材料。

2、根据身份证明费的类型,识别类型分为识别和非识别。一般的亲子鉴定比个人亲子鉴定更昂贵,而且每个地方的成本标准也不一定。有必要dna亲子鉴定中心的,以准确获取报价信息。

3、根据样本难度收费

样本分为常规样本和困难样本。常规样本是指血液,血迹,带有毛囊的头发,颊拭子,烟头,其他是困难样本,例如指甲,口香,精液等。

特殊收费要比常规收费贵。

4、根据收费结果的时间

通常, dna亲子鉴定中心5个工作日出结果,7个工作日出报告,但如果加急,更快3个小时就可以解决。

但是,加急服务需要额外收费,dna亲子鉴定中心提供3天,1天,6小时,3小时加急服务,价格也有所不同。

常规亲子鉴定明确标记,但仍受许多因素影响。

因此,dna亲子鉴定的特定费用更好。更好根据自己的情况亲子鉴定中心的在线亲子鉴定服务。每个客户的情况都不同。

四、亲子鉴定主要依据有哪些

亲子鉴定的依据是什么意思

一、亲子鉴定的依据

亲子鉴定就是利用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从子代和亲代的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方面的相似特点,分析遗传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是鉴定的主要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血型或DNA测试等鉴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如父母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做亲缘鉴定。

(一)根据鉴定目的的不同,亲子鉴定可以分为鉴定和个人鉴定。

1、个人亲子鉴定本身就是不公开的,所以鉴定委托人有权不提供任何证件。样本可以自行取样,送到专注鉴定机构,其鉴定结果仅提供给鉴定委托人。鉴定结果可以作为协商中的证据。

2、亲子鉴定是完全公开的,必须鉴定委托人父、母、孩子三方同意,面对面到场,带齐相关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户口本等。鉴定结果可以用做用途(、办出国、打官司等),也可以做为法庭上的呈堂证供。

(二)亲缘关系鉴定

遗传学理论已证实,子女的基因组DNA各有一半分别来源于亲生父母一方。目前专注开展的亲缘关系鉴定包括以下几类:

1、常规的亲生血缘关系鉴定:这是目前需求量更大的一类亲权关系鉴定,包括父母子三方(又称为体)、父子(或母子)双方(又称为二联体)的亲权鉴定。这类鉴定的准确率比较高

2、隔代亲缘关系鉴定:这类鉴定指要确认曾祖父母、祖父母、与曾孙子(曾孙女)、孙子(孙女)之间的亲缘关系。还包括单纯的父系亲缘关系鉴定如要确认曾祖父、祖父、与曾孙子、孙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单纯的母系亲缘关系鉴定如要确认曾祖母,外祖母,与外孙女,曾外孙女之间的亲缘关系。

3、疑难的亲缘关系鉴定:除上述两类外,还有一些比较疑难的亲缘关系鉴定,如父母皆疑(无)的同胞(兄弟、兄妹、姐弟、姐妹)、表兄妹关系的鉴定,叔侄之间、姨和外甥女之间、舅舅与外甥(外甥女)之间的亲缘关系鉴定等。

二、是否可以进行单方亲子鉴定

可以进行单方亲子鉴定。亲子鉴定是指运用生物学、遗传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根据遗传性状在子代和亲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判断被控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亲生关系的鉴定。

三、亲子鉴定需要哪些手续

(二)身份证明:当事人需提供身份证、孩子的出生证(或户口)等证明身份及其相互关系的证件的原件。我们将在采样现场查验身份证件。

(三)缴费采样:按相关规定缴费;所有被鉴定人都必须亲自到现场由我们的专注人员进行取样,留下指纹及拍摄照片作身份证明,取样时需有合法证人在场。

(四)鉴定:在对当事人身份及委托书后,开始实验鉴定。

(五)结果反馈:鉴定报告只发给委托者本人签收。

有什么方法可以代替亲子鉴定

DNA一般是指DNA亲子鉴定。通常情况下,除了DNA亲子鉴定还可以通过血型鉴定来判断亲子关系。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孩子的血型一般是由父母的血型来决定的,有一定的遗传规律性,除了DNA亲子鉴定外,还可以进行血型鉴定。血型鉴定主要是通过比对父母和孩子的血型来判断亲子关系,一般有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等类型,如果父亲是A型血,母亲是B型血,那么孩子有可能是A型、B型或者是AB型血,不可能是O型血。如果血型鉴定的结果表明无遗传关系,则证明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并无亲子关系。

一般来说,DNA亲子鉴定是更为准确的,准确率一般比较高,除了DNA亲子鉴定外,血型鉴定也可以判断亲子关系,但是血型鉴定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百分百判断亲子关系,所以还是建议通过DNA亲子鉴定的方法来判断亲子关系。

亲子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亲子鉴定就是根据DNA的遗传规律,来确定亲缘关系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目前亲子鉴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创亲子鉴定,一种是隐私亲子鉴定。有创亲子鉴定,就是通过羊水穿刺的方法,获取羊水中胎儿的遗传信息DNA,然后根据DNA的信息来确定遗传亲缘关系。

隐私亲子鉴定,就是抽取孕妇周围的外周血,从外周血中获取胎儿的DNA信息,然后进行扩增,扩增以后再通过DNA比对来确定亲缘关系。在目前,隐私亲子鉴定应用较多,并且在社会上做隐私亲子鉴定的机构也较多。这就是常见的的亲子鉴定两种方法。

以上关于“亲子鉴定主要依据”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家庭环境概念篇1

1前言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访谈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参阅国内外同类研究,选用、修订那些已被证明为有效\\可靠的研究工具,将其汇总成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测量内容包括:被试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和被试的社会性发展状况。通过考察研究中施测得到的所有同质性信度cronbach alpha值,选择同质性信度在 0. 6以上的维度作为本研究将要探讨的内容。2.3研究步骤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深入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

修改测量工具,汇总成本研究的测量问卷。以学校为单位,班级为单元.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spss/pc+3.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3.1.1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是家庭资源的一个子系统。。本研究选择的家庭心理环境包括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期望和父母关系状况。

从学校教育实践中观察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父母教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p<.001)。虽然现在的学习不良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照应对其宠爱有加,但由于孩子本身学习不良,父母觉得“望子成龙”有可能成为泡影,因而对孩子的情感投资相对减少,而多代之以惩罚、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孩子的学习不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3.2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2.1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

从学校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家庭心理环境会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

自我概念,作为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部动因,是在家庭背景下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才对其社会性发展发挥作用的。父母教育态度与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父母对学习不良儿童教育态度一致性的程度,影响其对自己生理特征\\道德伦理价值观\\自我能力\\自我形象和作为家庭成员的胜利感\\与人交往的价值感\\自我信任感等的理解,其结果是接纳或拒绝自己。b)父母夫系与学习不良儿重自我概念的发展有一定联系(p<,o5或p<.oi)。c)从总体上考察,父母期望的高低,对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产生某些影响,主要反映在自我概念的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行动和自我总分等维度上。3.2.3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

父母期望与学习不良儿童行为问题有一定关系,且几乎都在p<.o5或p<.01水平显著相关,即父母对其期望的高底.将会影啊学习不良儿童违纪、不成熟、焦虑感和攻击性等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3.3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3.3.1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联系,对学习不良儿重自我概念的发展更是如此。a)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发展密切相关(p<. oi)。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在各个维度上的发展。b)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慨念发展有较大消极影响(p<.01)。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学习不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3.3.3 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行为

、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教育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

第二、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联系,且在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

家庭环境概念篇2

关键词:庭院;空中花园;居住环境

1、引言

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空间形态,蕴涵着传统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它的空间围合形式和空间构成,以及它在建筑中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其在国内的居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庭院反映的是对土地的眷恋,是将再现的自然植入现代生活方式中,是人们对居住的一种观念,是居住文化的一种积淀。庭院有着一种密集与疏散、对称与协调、严整与均衡之美。庭院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正所谓居住改变气质,气质改变文化,而文化又进一步左右居住形态的选择。庭院一直是国人居住的一个情节,曾经庭院也只是别墅的专利,但是这种庭院目前已经大量出现于高住宅中。从更初的入户花园,到内嵌式空中庭院,从200平方米的大宅到40平方米的小户型,空中庭院俨然成为了高住宅户型设计的风尚。本文笔者从生态、文脉、空间形式和技术手法几个方面,就如何利用庭院空间的形式,改善城高住宅的居住环境,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进行更多的亲密接触,创造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高质量高住宅环境进行了探讨。

2 “庭院”文化的历史渊源

在建筑空间中引入自然的方法来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形成院落空间,这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早有见证,考古发现,在罗马的庞贝古城中,就出现了由立柱支撑,四周回廊环绕,设有供承接雨水的水池的天井形式。 另外,国外建筑的中庭概念其实也起源于“庭院”,只是在庭院基础上加盖屋顶。 如今,中庭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跨度之大,高度之高,内部空间之丰富均非昔日可比,阳光、植物、流水等自然要素被引入其中,赋予了建筑内部空间以外部空间的特征,成为人们喜欢逗留和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3 现代居住趋势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内城住宅建设与经济科技社会的飞跃发展同步完成了历史的大跨越。不仅建设规模是世界上空前的,而且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人居理想。然而国内处在一个高速城化的社会阶段,城建筑的水平延展趋势逐渐被垂直的高建筑所打破,我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城小区及人为加工程度很高的城上,当你渴望美好的庭院生活的时候,我们却要去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口与土地问题,人口不断增多和聚集,城目前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土地紧缺的问题,高住宅则是唯一的出,因此,研究如何解决垂直延伸的高居住建筑更大限度地引入自然空间,无论是对于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4高庭院住宅的实现性和可行性

想在城中实现庭院居住,以享受空气的清新和宁静,“空中庭院”成为了满足高建筑内人与自然接触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很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师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于是“空中花园”“空中庭院”的住宅应运而生,以至许多业主们已经把“空中花园”的概念作为必须的设计任务要求提出来。随着城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小区内的大环境越来越变成仅供观赏的画面,于是与起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空中花园成为城集合住宅的追求。这种花园的概念突破了以往的阳台、露台形式,作为阳台、露台空间的发展和延伸,它是存在于挑空中的一个悬空的露天花园。此类庭院空间可以实现空间由私密性――半公共、半私密――公共性的递进关系,使每一户既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又能在公共的庭院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彼此的欣赏和信任。例如在日本,很多小区的集合住宅在三以上往往设有公共的“类地面空间”,而且设有直接上三的电梯和梯,让三以上的住户消除远离地面的孤独感,拉近了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距离。对于生活概念和价值观念有所差异以及受经济条件约束的国内居民来说,人们目前给予更多关注的往往是私人的空中花园。我们可以把这类私家庭院的集合住宅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庭院”集合住宅,另一类是“前庭院”集合住宅。这两类空中庭院所形成的空间意向有着不同的特点。

4.1“内庭院”集合住宅

这种“内庭院”形式通常可将每户的起居与其相邻的卧共同设置一个大露台,并每隔一露台把位置左右错开,使每户形成一个两高的内院式空中花园,这样使空中花园既满足基本尺度的要求,又能使空间不至过于低矮、压抑。根据此户型,也可以变形出小型的跃住宅,使每个两高的庭院上下均有自家的窗户,可完全消除住宅的私密性干扰。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曾提出“别墅”的构想,他的设计构想是一5 高的大,共有100 户,每户包括两复式空间,并拥有自己的空中花园。来自印度的建筑大师柯里亚名作“甘城章嘉公寓”属于点式内庭院住宅,它利用错来实现每户一半的内空间,采用局部两的内凹空间,同样可产生两高的空中花园。此类住宅与前一类的重要区别在于:前一类适于进行单元拼接,后一种只能作为点式处理。当然这样的“内庭院”住宅在结构处理上会比较复杂,造价相对也会高于普通住宅。

4.2“前庭院”集合住宅

有的专家称此类庭院空间为“观景前”或“入户花园”,这种空间概念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起居、餐厅和“ 前庭”的互动关系,在这种“前庭院”住宅中,入户必须经过院子,在南方人的生活方式中,很多功能在这个“空中花园”中进行。 比如洗衣就可以在前院进行,从而实现生活中有休闲,休闲中有生活。 前院空间的活动成为生活的前奏,大大增加了内部空间的私密性和次感。 这种空中花园可采取每之间平行布置或错位布置。

5结束语

家庭环境概念篇3

【关键词】场域;家庭学习场域;必要性;创生

一、家庭学习场域的理解

1、家庭学习场域概念界定

场域(field)一词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他说:“我将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network)或一个形构(configuration),这些位置经过客观限定的。 ”依据布迪厄的理论,首先,场域是一种客观相对自主的存在。其次,场域是一种客观的关系系统。再次,场域内部充满斗争性。与布迪厄的场域概念相联系的还有“资本”与“惯习”。资本是行动者行动的动力资源。惯习是从内部揭示行动者的“性情倾向”。笔者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将家庭学习场域定义为, 家庭成员通过争夺文化资本达到有效适应社会生活、促进个体社会化而形成的客观关系网络。了解场域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创生家庭场域的必要前提,笔者将场域内部运行机制建构为“冲突―博弈―平衡”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动者之间从冲突开始,更终达到相对稳定的客观关系。

2、家庭学习场域构成要素

(1)行动者。家庭是由夫妻之间姻缘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血缘关系、兄弟姐妹之间亲缘关系等构成。在家庭学习场域中,笔者将行动者分为家长与子女。(2)学习内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作了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家庭学习场域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化。学习内容包括:①社会知识与生活技能的掌握。②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行为规范是指调整人们各种行为的、具有普遍性的规矩和方式。③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3)学习媒体。学习媒体是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家长和孩子间传递信息的工具。(4)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影响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家庭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二、家庭学习场域创生的必要性

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现代社会全面进入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给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冲击。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适应时展的潮流,走出原有家庭教育的误区,实现家庭可持续发展。

在学校学习场域中教师与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场域,教师需要在不同场域中不断变换角色。但由于“惯习”的影响,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公正的教育。而且学校教育虽具有系统性、有效性,但也存在着不足。美国教育家伯顿・怀特就曾指出:“如果一个家庭在孩子生活的早年提供基础稳固的启蒙教育,那么他将可能从以后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几年质量不高的学校教育大概也不会对孩子有什么严重妨碍”。科尔曼与詹克斯的研究发现, 一半或三分之二的学生成绩变化与诸如社会经济次等家庭变量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些研究都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学习场域理应成为学校学习场域的必要补充。

三、家庭学习场域的创生

1、行动者之间权力的平衡

在布迪厄看来,一个人拥有资本的数量和类型决定了他在社会空间的位置,也就决定了他的权力。在家庭学,家长占据更多的资本,而孩子仅占据极少的文习场域中化资本,这就决定家长在场域中的权力。家庭学习场域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在认同与对抗中不断博弈、整合、重组而成的。家长在场域中往往通过权力来彰显自己的权威,以期达到预期的威慑作用而使场域正常运行。但是,更终的结果往往不如我们预期。家庭学习场域的创生要求家长必须弱化自己相应的权力,赋权于孩子,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权力适当平衡。特别是现代网络时代,父母已失去了知识权威的优势,孩子也有参与家庭重要决定的权利。家庭学习场域中,家长需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父母的权威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家庭场域也处于相对稳定、和谐状态。

2、隐性教育策略的选用

3、外来者的有效介入

不同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及不同的社会阶具有不同的文化资本。在文化资本较弱的家庭中,其家庭学习也相对较弱。因此,必须有外来者有效介入家庭场域从而打破现有稳定的场域以达到新的平衡。(1)教师的有效介入。教师通过家庭联系, 传授给家庭场域中的家长与孩子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等,同时通过传递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如学习作品)等来增加场域中的文化资本。这样,家庭成员通过增加文化资本实现社会化,从而在社会中实现更大的价值。(2)社区的有效介入。这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社区中的文化资源。家庭学习场域中的行动者处于主体地位,要自觉加入到社区的学习场域中。充分利用社区学习中心、社区图书馆等文化资源,与社区其他家庭互动学习,以达到增加自身场域文化资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2]闫旭蕾。教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家庭环境概念篇4

【关键词】农村;儿童;班级环境;自我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它是自我意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着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影响深刻”。库利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觉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自我评价而逐步形成的。马斯的研究显示自我概念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发展呈U字形曲线。影响自我概念的因素有很多,但对儿童来说主要是两大因素: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早期,家庭因素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学校后,老师、同学及其它学校因素将对自我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生长期在班级环境中生活,会对自我等人格特征产生深刻影响。本文研究的班级环境是班级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

1研究方法

1.1被试在江西、贵州和浙江三个省的6个县中抽取6所农村初中和12所农村小学,小学只抽取五、六年级的学生,共抽取56个班,每个班抽取20人左右,发放问卷1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98份。

2研究结果

2.1班级环境的类型与分布见表1、

2.2农村儿童班级环境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2.2.1班级环境类型与农村儿童自我概念的关系单变量的方差分析发现,自我概念5个维度得分在三类班级中的差异均非常显著(见表2)。

3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孙圣涛,卢家媚。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00、

[4]刘胜,呜建斯。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国内特殊教育,

2006,(72)

[5]叶澜,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家庭环境概念篇5

[关键词]环境公益协商;法院;职能;创新

一、环境公益协商的概述

1、环境公益协商的概念

环境公益协商在我国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是众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环境公益协商作出了不同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吕忠梅教授在环境公益实现之协商制度构想中所提出的概念,她认为“我们所指的环境公益协商是指任何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法人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行为有使环境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任何公民、法人、公众团体或国家机关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讼的制度。”这种表述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支持,为研究具体的环境公益协商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在借鉴以上概念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观点,环境公益协商是在研究环境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概念,只有在研究环境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才可以来谈论环境公益协商。因此,本文认为环境公益协商是指在环境公共利益遭受损害或有遭受损害之虞时,国家、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为保护环境不被破坏以自己的名义而向人民法院提起的协商。在这个概念中提讼的主体是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不被破坏,以使环境可持续发展。

2、环境公益协商的特征

通过对环境公益协商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环境公益协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其二,环境公益协商的协商标的是实施的行为损害了环境的质量,侵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生存权和环境权。

其三,环境公益协商的被告是实施了损害环境利益的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还包括对环境保护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实施了污染环境的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毫无疑问是环境侵权的主体,理应作为被告,但是作为负有监督管理的行政机关对环境负有保护的义务,由于不作为也可以作为被告承担责任。

其四,环境公益协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它不同于一般特定个体的环境利益,环境公共利益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目的是保护环境公共利益。

二、法院审理环境公益协商案件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一直处于中立的地位,隐私协商案件坚持“不告不理”的原则,在举证责任方面也奉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面对新出现的环境公益协商案件,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在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目前我国各地绝大多数法院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环保法庭,环境公益协商案件的复杂性要求法官的专注性更高,成立专门的环保法庭可以聚集更加专注的法官,充分发挥隐私能动性,利用隐私资源彻底解决环境污染案件。

1、法院审理环境公益协商案件的现状

2、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环境污染案件都呈增多的趋势。仅以贵州省贵阳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为例,该院全年受理的环境案件多达90余起,当然该院受理的环境公益协商案件虽不能反映全国的一般状况,但也能够间接的说明全国环境案件的数量不断上升,只是增长的幅度有所不同。

造成我国每年环境污染案件增多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当个人和公众的环境权受到侵害时,公众具有维权的意识,能够运用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其二,企业污染环境后环境行政机关对其的处罚力度过轻,导致环境违法成本低廉,企业污染环境的事件也就不断增多,以致造成了恶性循环;其三,环境公益协商的兴起和迅速发展。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扩大化,公众越来越关注环境公共利益,环境公益协商也随着发展,出现了众多的环保组织,近年来我国各地法院也成立了针对环境污染案件的审判法庭,为环境公益协商提供了保障;其四,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各地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管理上的失控,环境污染案件不断增多。

三、法院应对环境公益协商案件采取的措施和职能创新

1、法院在环境公益协商案件中的地位

人民法院作为我国的隐私审判机关,处于中立的地位,对隐私协商案件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但是环境公益协商案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和环境权,绝大多数各地法院都将环境公益协商案件归结到普通的隐私协商案件当中,这样不能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贵阳中级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在审理环境公益协商案件时,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隐私能动性,为其他地区审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模式。

2、法院审理环境公益协商案件的职能创新

设置环境法庭是我国隐私走向专门化的一种表现,环境案件与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息息相关,与科学认知和技术也存在着巨大的关系,加之科学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专注性,环境案件的相对特殊性,决定了环境案件审理的复杂性,同时对案件的审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审理环境公益协商的法官具备必要的专注或专门知识。而我国在法院内部设置专门的环境法庭,配备专注的法官专门审理环境公益协商案件,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创新,是对审判资源的科学合理的配置,实行环境隐私的专门化,是环境案件得到及时、正确和有效解决的基本保障。

〔参 考 文 献〕

〔1〕汪劲。环境法治的国内径:反思与探索〔M〕。北京:国内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周训芳。环境权论〔M〕。出版社,2003、

〔3〕吕忠梅。环境公益协商:中美之比较〔M〕。王立德,译。北京:出版社,2009、

〔4〕张式军。环境公益协商原告资格研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5〕吴卫星。环境权的研究:公法学的视角〔M〕。北京:出版社,2007、

家庭环境概念篇6

[关键词]居家养老;模块化;老人饮食;阜新

一、“居家养老”概念

(一)有关“居家养老”概念的界定

尽管“居家养老”在全国已广泛实践,但是其概念仍然众说纷纭,很难达成共识。“居家养老”这一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强调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养老院等)相对的养老方式,是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生活安度晚年而非集中居住在养老机构,是一种“半社会化半家庭”的养老方式[1]。认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保障体系,家庭养老可以采用,社会养老也可以采用,如陈大亚指出:“所谓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就是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成一个更符合老人意愿的,一个更有利于保持和加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的、一个更切实可行的和一个更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2]认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之上的,它是以居家养老为形式, 以社区养老网络为基础,以国家制度政策管理为保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3]。强调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养老方式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张卫东认为:“居家养老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有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的社会环境。缺乏心理沟通和精神抚慰的“空巢家庭”不符合居家养老模式中的‘家’的概念涵义。”[4]

(二)“居家养老”的优势

国内现行的养老模式有三种,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家庭养老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以个人养老金为主,以家庭支持为辅。机构养老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企业投资单独经营或者是政策投资运营。居家养老模式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就具有了灵活性的优势,居家养老模式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除了家庭养老之外,其余两种模式均需要企业与政策。在专注化程度方面,居家养老不但社会认同度高,社会融入度也很高。这便是居家养老与其他两种养老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二、“居家养老”模块化处理

(一)“居家养老”的困境

虽然居家养老相对于其他的养老模式来说具有诸多的优势,但其推行的并不是很顺利,例如阜新。阜新地处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能够领取到的养老金仅仅能够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大部分的老年人都选择了家庭养老这种方式或者正在使用家庭养老方式。极少数的老年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模式,由于国内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中,养老就应该在家庭当中,而不是在那个像工厂的养老院之中。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选择的更理想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这种半家庭半社会的养老模式兼顾了传统与现代。故老年人均愿意接受。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居家养老高昂的费用是老年人望而却步。这就是居家养老模式所陷入的困境。

(二)“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的原因

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其高昂的费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企业根本没有盈利。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分析,发现企业不盈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以某饭店为例,方面,该饭店以一锅一菜为主,而要提供给老人的饮食的量均非常的大,因此,成本也就很高。第二方面,该饭店的饭菜并不能有效的适应老年人,不科学不健康,因此老年人不愿意订,因此成本也就提高了。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费用偏高,而导致费用高的原因就是居家养老未能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运营。

(三)“居家养老”模块化处理

居家养老的高费用使其不能在阜新顺利的推行,因此,我们将居家养老进行了模块化的处理,也就是将其分为若干的服务,例如,陪护,打扫卫生,做饭做菜等等。老年人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扩大了客户群体,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居家养老的成本,从而使居家养老的受众面更加宽广,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居家养老”模块化中的老人饮食

(一)民以食为天

(二)食堂模式,多赢局面

通过进行的调查和上述分析,我们采取了食堂养老模式。利用已有的大型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饮食服务。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一赢,食堂赢,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饮食服务,使食堂获得了又一批客源。食堂原本的设备就是满足大批量的人群就餐的需要,这样可以将食堂的设备都利用起来,避免了一锅一菜的方式,从而降低了成本。食堂本身的卫生也是过关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营养,卫生的食品。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服务,也有利于提高食堂本身的实力。这就是食堂的赢。二赢,老年人赢。通过食堂来为老年人提供饮食服务,既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吃的费用,又能够使老年人每天获得充足的营养,而且能够吃到多种多样的食品。老年人不做饭,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危险。这就是老年人的赢。三赢,学生赢,食堂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能够提升自身食品的质量,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好处。食堂提供饮食,就必须要进行配送,而在此中间,学生就可以做配送员的工作,既可以勤工俭学,又可以树立尊老敬老的意识。这就是三赢。四赢,政策赢。利用现有食堂的设备,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出来的资金可以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

居家养老模块化处理,为养老方式提供了新的思,食堂养老的多赢局面,为食堂养老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军。居家养老:城养老模式的选择[J]。社会,2001、(9):22-24

[4]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J]。国内老年学,2000、(2):120-122

作者简介

家庭环境概念篇7

【关键词】

居家养老;养老模式;养老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急剧变迁,人口流动加速,老龄化程度加深加重,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单独应对老龄化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由于兼备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点而受到老年人的认可与欢迎,成为我国应对养老挑战的重要方式。

一“、居家养老”的界定

二、居家养老模式的诸多实践与研究

(一)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

三、居家养老研究评述

[参考文献]

[1]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04)。

[3]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04)。

家庭环境概念篇8

论文: 本文就家庭视角评述国外关于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关研究。有关文献表明,处境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有明显的外在化特征,区分性低,较少指向未来;他们存在社会信息加工中的译码困难和归因偏向,其信息加工技能和认知控制技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社会性情绪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他们的亲子依恋往往是不安全甚至矛盾类型;他们往往难以被同伴所接纳,在交往中更多地表现出适应不良性行为,其友谊质量也比较差,但自我效能、自我调节以及良好的群体特征是改善其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各种不利因素还会对其社会交活动中的活动能力、活动数量、活动水平和活动技能带来影响,在他们身上也更容易出现攻击、退缩以及各种过错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当前,有关这些儿童的神经生理与心理学结合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1 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几种典型及其关系

尽管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家庭环境情况各异,非常复杂,但从焦点表现来看,国内外研究大都集中在三类比较典型的儿童上。⑴家庭贫困儿童或经济文化弱势儿童(economicallydisadvantaged children,underprivileged children)。对于这部分儿童的界定,一种是由较明确的指标来衡量,另一种则是根据某种约定成俗的社会等级或少数民族身份。前者如美国,每一个时期都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均国民收入状况划定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SES)。如当前有研究者往往把美国家庭年收入低于10美元界定为低SES[1],而20世纪60年代末期则以年收入0美元为界[2]。在以色列,界定家庭贫困儿童或经济文化弱势儿童主要依据父亲的出身、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和住宅密度等三个参数[3]。后者在一些社会等级制度或特征比较突出的国家或地区比较通用,如印度的研究者除了以家庭收入为指标外,还往往以婆罗门家庭和“神的子民”家庭作为区分处境有利和不利儿童的依据[4]。⑵家庭关系不利儿童。即由于父母分居、婚姻冲突、离异、再婚、死亡、失踪等家庭各种不稳定人员关系或负面因素等导致缺乏必要的关爱和照顾的单亲抚养、隔代抚养或寄养儿童。其中以离异家庭儿童为更具代表群体。美国当前每年有100多万的儿童经历父母离异,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也有十多万儿童遭受父母离异的痛苦[5],我国学校中的父母离异儿童数目也非常庞大。⑶受虐待儿童(maltreated children)。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的上述三个方向仅仅是代表了与家庭有关的不利处境儿童的比较典型性的类别,除此之外,还会有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社会文化变迁、各种突发事件而导致的短期或长期的家庭系统紊乱或家庭环境不良,从而出现与之相应的各种家庭处境不利儿童。

另外,对于某些儿童来说,各种不利或弱势因素很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发生交互作用或多重影响,比如,家庭贫困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父母冲突,也容易引发父母对儿童教养的粗暴简单和对儿童发展的忽视,父母离异也容易导致单亲家庭失去经济支柱而穷困,也容易引发单身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虐待和忽视。在这其中,尤以受虐待和被忽视儿童为问题集中表现群体。在考察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还须注意的是,上述三类儿童在其社会性发展中既有共通之特点,也有相异之发展轨迹和方向。

2 社会认知与社会性情绪

2.1 自我概念的内容与特点

2.3 社会性情绪的发展特点

3 社会交往和同伴关系

3.1 亲子交往和亲子关系

许多研究发现,家庭处境不利的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敌意和攻击性。虐待和忽视经历还能使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退缩行为,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逃避和退缩还可能使他们卷入逃避性的青少年违法中。Shields等人(2001)以7日夏令营的方式,让互不相识的处境不利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小组中开展交往与和娱乐活动,在第四天让每一个儿童在小组中根据合作的、分裂性的、怕羞的、打架的发起者、领导者等五个特征之更进行同伴提名,结果发现有虐待经历的处境不利儿童表现出大量的适应不良行为,在同伴提名中被更多的被认为是更具分裂性、缺乏合作性以及打架的发起者[26]。在另一项夏令营研究中,也发现有虐待经历的处境不利儿童更为明显地避开其他儿童,远离表示友好的同伴的接近;与对照组儿童关切的表现不同,他们对那些难过忧伤的同伴不仅没有表现出关心,反而会趋向回避甚至攻击。所以一般来说,有虐待和忽视经历的儿童很少主动发起同伴交往,表现出更多的负性社会交往、更多的外在化行为和不恰当行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他们很少可能成为受欢迎者,更多可能被同伴所拒绝。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氛围融洽的良性群体中,处境不利儿童同伴交往的频率、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积极情绪的表现都与对照组儿童相似,而在新形成的群体中,他们缺乏能力表现,其积极情绪的表达也随着年龄减少[27]。这说明,积极的同伴交往和良好的群体氛围是驱除家庭处境不利所带来的阴影的灵丹妙药。

从双向互选的友谊关系来看,正是由于处境不利儿童低劣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使他们在广泛地建立友谊和维持友谊关系上面临很大的困难。友谊的情感质量和友谊的亲密需求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指标,Toth等人曾让儿童从这两个维度描述了他们与父母、老师和更好朋友的关系,结果发现,处境不利儿童在这两个维度上毫无相关,他们对同伴的亲密行为期望也较低,这种低期望值的同伴关系概念不利于他们与同伴形成互惠行为,从而阻碍了友谊的建立与维持[20]。

不利的家庭环境作为前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儿童在同伴交往上的诸多问题,但也正是同伴交往和友谊在儿童早期不良家庭环境和今后社会交往之间充当调和因素。目前,恢复性同伴治疗(RPT)作为一种对处境不利儿童的干预方法在学校、家庭、社区都得到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社会行为与行为问题

儿童社交活动的参与性和胜任性也因家庭环境不利而受到影响。有人采用儿童行为问卷(CBCL)让儿童母亲对有受虐待经历儿童和对照组儿童的社交活动中的活动能力、活动数量、活动水平和活动技能进行评定,有关的社交活动涉及体育、游戏或业余爱好、工作和家务、组织或俱乐部团体活动。结果显示,两类儿童的活动数量和活动技能均有显著差异,有虐待经历的儿童的母亲在孩子所参加的所有活动中都明显地倾向于认为其不胜任或无能力[30]。而家庭经济文化弱势的儿童则表现出另一种倾向,他们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始更多地寻求家庭外的支持,家庭外行为也更频繁、复杂。

转贴于

5 几点简评

5.1 家庭贫困儿童、父母离异儿童、受虐儿童仅仅是处境不利儿童的几种典型表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都处于不良或不利于其发展的家庭环境,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种环境的消极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这种不良家庭环境的动力学机制不同,对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的具体影响也各不相同,同时,这种影响与儿童生活的其它生态系统发生不同的交互作用,从而导致这些儿童彻底摆脱这些消极影响的恢复力(resilience)也可能各不相同。为此,我们需要一方面具体细化研究各种处境不利儿童在认知、情绪、个性和自我系统、品德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更重要地是要探索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共同高危因子及其动态演变、各种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共同特点、共同高危因子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机制、促进儿童积极发展的恢复力构成要素等等。

5.2 如果说家庭贫困往往是各种家庭问题发生的起始原因的话,那么儿童忽视则是家庭处境不利对儿童影响更具普遍性的现象。在经济贫困的家庭中,父母往往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地位不高,或每日为生计奔波。前者导致父母缺乏教养孩子的基本知识,后者导致父母没有时间教养孩子,两者都容易导致对孩子的忽视。在父母冲突、离异、分居的家庭里,父母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焦虑、烦躁以及独立支撑的经济压力很难使他们顾及到孩子。我国社会总体偏低的家庭经济水平和社会转型期逐步上升的离婚率,为儿童忽视现象的高发性提供了可能。从上对儿童忽视的一般分类来看,涉及身体忽视、情感忽视、医疗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和社会忽视。这不仅影响到儿童的生存、安全和身体健康发育,而且还影响到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教育忽视还相当于在早期剥夺了个体未来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基本条件。由此来看,把忽视理解为对儿童发展的毁灭性影响并非夸大其辞,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5.4 国外研究者所关注的处境不利儿童范围相对狭窄。事实上,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文化急速变迁的我国社会,除了上述几种类型的处境不利儿童之外,下岗职工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农村留守儿童等可以广义地划归入儿童弱势群体的范畴中。对这些儿童发展的研究是极具本土特色和现实意义的。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条件的关注、呼吁和扶持既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研究现状来看,对这些儿童往往是描述的多,深入研究少;呼吁的多,实质性的发展性干预少;单学科探讨的多,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整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少。我们应该在充分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具有国内特色的研究范式和干预策略。

6 参考文献

5 Bream V, Buchanan A。 Distress among children whose separated orporced parents cannot agree arrangements for them。 British Journalof Social Work, 2003、 33(2): 227-238

6 Cicchetti D 。 An odyssey of discovery: Lessons learned through threedecades of research on child maltreat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4,59 (8):731-741

12 Joseph M P, Kathy G。 Hostile Attributional Tendencies in Maltreated Children。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03、 31(3):329

23 Ackerman B P, Brown E D et al。 Maternal relationship Instabilityand the school behavior of children from disadvantaged famili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2,38 (5): 694-704

3099

26 Shields A, Ryan R M, Cicchetti D。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s ofcaregivers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 as predictors of maltreated children’s rejection by pee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1,37(3):321-337

27 Marlys M Staudt 。Psychopathology, peer relations, and school functioning of maltreated children: A literature review 。 Children &Schools, 2001、 23 (2): 85

28 Herrenkohl E C,。 Herrenkohl R C, Egolf B P 。 The psychosocialconsequences of living environment instability on maltreated children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2003,73 (4) :367-380

家庭环境概念篇9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家居;研究;实现

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它的发展和应用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在物联网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提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家居环境中能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高效,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概念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源于研究人员在多领域的研究成果的集成,由Kevin Ashton在研究供应链管理时提出,研究人员对于普适计算的研究是物联网出现的重要原因。不同学者对物联网的定义各有不同,欧洲项目组将物联网定义为商业、信息交流的参与者,能推动社会发展,是一种能够互动,并相互间、与外部环境能产生交换得到的信息和数据,不经人为干预,便可以自发做出相应行为和提供服务,能够反映并影响真实生活的事件。而RFID项目组把物联网视为在标准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由拥有唯一的互联网物体所构成的网络。物联网可以分为位于更底的感知、网络和应用,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纳米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1]

2、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概念

美国更早产生智能家居的概念,它是以住宅为基础,建筑设备自动化、网络通信、信息家电为具体表现,兼具系统性、结构性、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为一体的家居环境。智能家居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综合布线技术等将住宅环境中的各系统联系在一起,帮助人们更合理有效地安排时间,使生活更高效、井然有序,并提高住宅环境的安全性,还能实现节能减排的功能。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美国的智能家居研究更为先进,已经出现了以ACHE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房屋,通过神经网络原理来控制温度、照明等因素,并且不需要人为的事先编程。此系统可以通过连续监视环境,并记录居民对于灯光、温度等的使用情况,再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推测居民的生活习惯,生成与居民行为习惯相对应的规划策略,为居民安排舒适的居住环境并预测未来的行为。

国内的智能家居发展较晚,海尔推出的U-home智能家居产品将电信网、广电网、电力网等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进行结合,实现消费者的居住环境如宇、内、社区等的结合,使居住环境更加高效、舒适。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包括居住环境感知及互动、网络数据传输和应用服务。居住环境感知及互动是指将各种配备无线或有线功能的传感器进行连接,使它们能够提供获取居住环境的物理信息、居民生活状态和访客信息的录入等服务。网络数据传输能够保证居住环境信息和居民信息的传输。应用服务能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更终实现支配家居设备工作的目的。[2]

(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总体设计与实现

1、家庭智能网关的设计

家庭智能网关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系统中更重要的中心设计,能够采集并汇总不同网段的信息数据。在内部的家居网络中,它与ZigBee协调器相连,是住宅信息的唯一出口,在外部网络中,家庭智能网关与Internet网连接,是远程操作指令接入家庭内部网的更后一道工序。由于内部和外部信息都经过家庭智能网关的传输,所以这样的总设计能保证智能家居的安全性。

2、感知的设计与实现

由ZigBee节点组成的ZigBee网络位于感知,各种传感器、音视频采集设备和安防门禁系统执行器也位于感知上。感知上的各种传感器能通过ZigBee节点将居住环境信息传输到家庭智能网关,并且应用的指令信息也能通过ZigBee节点传输给执行设备以实现预定的用户操作。通过这一系列传输,实现底ZigBee节点的互相连通问题。

3、网络的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中的网络传输是用于管理各种住宅设备的网络信息传输,已提供住户远程控制的平台的系统。网络的设计包括家庭智能网关、控制中心、住宅设备等内容,传输的信息以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为主。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形式。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相比更加便于管理和应用,所以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未来设计中更加广泛。

4、应用的设计

应用的设计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设计中更重要的部分,目前的智能家居中,家居安防监控、家庭信息管理、家庭环境监测是应用设计的主要方向。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硬件设计方案与实现

四、结束语

参考文献

[1]叶兴贵,缪希仁。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系统[J]。现代建筑电气,2010,12(09):32-34、

家庭环境概念篇10

生自我概念危机

近年来,生人数不断增长,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频频见诸于报端的生社会化能力不足、师生关系不良、暴力行为等,都让我们不禁发问:“生究竟怎么了?”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身份之所以必要,因为它是道德责任的基础。”当代生并没有表现出生这一身份应当承载的意义,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这不利于生以后进入社会的发展。

一、自我概念的含义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能力、价值等方面的知觉与评价,是一个多维度、多次、有组织的结构,具有评价性且可以与他人区别开来。弗洛伊德以及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家用ego(自我)表示自我概念,意指人格的一个有机方面,后来许多精神分析学家也仿效这种做法,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尊。与此不同的是,詹姆斯对自我概念做出经验我与纯粹自我之分,并进一步分为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和纯粹的自我概念四种成分,这些成分自我概念以其价值的不同在次上是有序的,各成分自我概念的总和构成总体自我概念。詹姆斯又将经验自我分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个次。社会自我高于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又高于社会自我,认为这些自我概念以某种方式整合在一起形成较统一的整体,使自我具有次结构性。由此,笔者认为“自我概念”是关于个体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内化他人的评价,通过社会比较和自我觉知,对自己的特长、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判断,即个体把自己当成知觉的对象。对于生而言,自我概念直接关系到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认知、关系到其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发展。

二、自我概念的危机表现

自我概念作为生人格的核心部分,它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学业上,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自我概念低的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远远低于自我概念高的生。具体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积极的生往往对问题的看法比较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信心,可以更好的调整、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中学生则往往低估自己,责备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使自己生活在焦虑、抑郁、无助之中,这样不可避免的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自我概念对防御机制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影响防御方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自我概念高的生往往对生活充满信心,对问题的看法比较乐观、自信,可以更好的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一般采用升华、压抑、幽默等成熟的防御机制。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中学生则往往低估自己、责备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影响了他们正常的行为方式,面临应急事件时往往采用投射、被动攻击、幻想、退缩等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和制止、回避、理想化等中间型防御机制。

三、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因素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青少年社会化、人际化的重要方面。生的自我概念对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关注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因素,然后在这些方面进行正确培养。

(一) 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人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有其文化的制约性。不同的文化类型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影响着生自我概念的内容和纬度。在个人价值取向的社会中,生更倾向于从自主、独立和创造角度构建自我概念,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在集体价值取向的社会中,生更倾向于从人际和联系的角度构建自我概念,而社会也鼓励他们遵守群体规范。

(二)人际交往因素

生自我概念通过人际交往得到维持或改变、发展。自我概念通过人际交往而产生,也通过人际交往而得到维持、改变和发展。生在社会交往中碰到的每个人和每一种新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概念,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但也可能在进一步交往中改变这些看法。

四、应对生自我概念危机的方法和途径

(一)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全面营造有利于生身份认同和形成自我概念的家庭环境,它不仅是生身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它更是生“三观”形成与发展完善的家园和诞生地。家庭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忍耐逆境、积极协作、适应社会的能力。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提高孩子人际信任度,形成高的自我概念,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二)重视校园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善

探索中学教育与教育间的链接模式,加强新生入学指导,开设专注教育课程。培养生对集体的归属感,促进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要进行素质教育,传播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心理疏导,心理问题都来自于自我意识问题,所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三)培养自身的主动性与自发性

发掘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我们要学会打破以前跟着老师走的模式,学会自己思考,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在交往实践中,人自身的矛盾才能得以解决,投身社会实践才能深刻地认识到自我的意义,从而强化生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概念,才能在“生”身份感的指引下去书写充满意义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晶,宋煜伟,贾绪桐,张茂枢,张良。家教方式对生自我概念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2(9):34、

【课程背景】

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快,时代因素、组织因素、员工自身因素都会导致员工产生压力情绪问题。其中包括:

新员工快速大量涌入,冲击企业多年比较稳定的体系

老员工大量被晋升,责任更重,压力增加,自身也需求调试改善

带好队伍、在岗辅导和关怀员工成为老员工的一道新课题

新老员工融合成为重要课题,不少员工因融合不好随之流失

传统企业内部工会、团委等,对90.95后员工的新特点把握不准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充分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员工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已成为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之选。企业管理人员帮助员工疏导压力和情绪,就是在帮助企业自身顺利发展。

【课程收益】

Ø 帮助企业建立一支了解员工身心状况,初步掌握实效心理辅导的队伍

Ø 了解常见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情绪问题及隐患

Ø 了解员工心理诉求及情绪问题的原因

Ø 掌握为员工赋能的基础辅导方法:理解与激发

Ø 解决员工职场发展困惑

Ø 引导员工增强内在力量注重长远发展

Ø 掌握和员工高效沟通的具体方法

Ø 帮助员工学习缓解家庭关系矛盾的具体方法

【课程特色】心理学分析方法实用、实战可操作性强、案例接地气、内容深刻顿悟

【课程对象】中基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6 小时/天,12小时

【课程大纲】

一、职场EAP之员工心理分析方法

1、员工帮助计划(EAP)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Ø 什么是EAP

Ø 职场EAP的基本内容

背景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兴起,揭示人类心理、躯体和行为之间的深关系

2.90、95后员工心理特性

Ø 如何有效分析90、95后员工心理特性

Ø 如何在90、95后员工管理中融入心性管理

现象:对企业忠诚度低,有更好机会会选择跳槽;工作过程中遇到复杂问题,会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

3、职场EAP项目运作基本流程

Ø 针对所有员工或者特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Ø 由调查结果引出具体问题针对性整改并建立长期辅导机制

4、心灵港湾休息项目及运作

Ø 心灵港湾休息项目特征

Ø 心灵港湾休息经典设施:生物反馈仪、音乐治疗椅等

观念纠偏:硬件需要有,但更重要的是员工的心理调适:工作调适、职涯发展、人际关系、家庭婚姻、心理卫生、改善企业员工职场压力的问题,有效解决个人身心不适的症状

5、焦点解决能力训练(SFBT)

Ø 焦点解决的技巧,可以运用在工作上,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率。也可以用来自我疗愈,学会自我调适的技巧

SFBT关键:没有失败,只有回馈;没有抗拒的个案,只有不知变通的治疗师。治疗师与个案合作的方式应是正向与未来导向的,支持个案,通过正向的目标引导方式,并对模糊的陈述予以具体化

6、EAP高阶服务

Ø 管理者自我的情绪与心态管理

二、职场EAP之压力辅导工作:压力分析与赋能

1.关注员工压力与情绪

Ø 员工压力与情绪问题的常见表现

Ø 员工是看上去很好还是真的很好?表面很好的员工却自我效能不足

现象:某些年轻员工有很多负面想法,或对前途不看好,或失去了刚进企业时的雄心,产生职业倦怠,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奋斗方向

2.员工压力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剖析

Ø 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Ø 员工自我耗能的表现和原因

解读:员工内心有纠结矛盾才会有这种自我耗能现象,通常是想得多做的少,目标不明,行动力又不足。

3.员工的心理压力源与心理诉求点

Ø 对变革的两大态度:顺应和抗拒

Ø 职业压力来源的分析以及形成的深原因

解读:内在越不稳定越需要外在稳定,员工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往往会焦虑迷茫

4.为员工赋能:员工心理援助工作的“总开关”

Ø 赋能者:员工心理援助工作的角色定位

Ø 赋能根本:每个人都想遇见更好的自己

案例:看似躺平的员工内在还是有强烈的自我成长诉求

5.理解与激发

Ø 理解的力量:大多人都愿意活在“舒适区”

Ø 激发的关键:每个人都有实现价值的渴望

案例:管理者深度沟通后的员工变化

6.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

Ø 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理性自我、社会自我

Ø 通过自我认识,使员工找出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劣势

活动:欣赏轰炸

三、职场EAP之员工情绪辅导工作:情绪分析与信念

1.认识情绪

Ø 什么是情绪?

Ø 情绪的种类与表达:表情与情绪、语言与情绪、手势与情绪、体态与情绪

实验分析:著名心理学实验“定位速效法”,揭示情绪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2、 情绪的管理

Ø 自我情绪的管理

Ø 他人情绪的觉察与疏导

现象:成长过程中过于依赖父母,抗压能力差,工作遇到问题不能选择正确面对,产生负面情绪

3、 情绪的来源:信念系统

Ø 什么是信念系统

Ø 信念系统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运用:罗森塔尔实验在企业中的应用实验

4.改善信念系统的方法

Ø 改变标签

Ø 审视当前信念背后动机

案例:由曾国藩的案例引出某员工逆袭之

5.构建员工信念系统

Ø 建立员工相信企业之心

Ø 建立员工相信团队之心

案例:稻盛和夫拯救日航

6.经营员工信念系统

Ø 帮助员工树立努力的决心

Ø 帮助员工怀疑时坚定恒心

解读:员工自我效能的提升是根本内驱力

四、职场EAP之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困惑与发展

1.“思想工作”柔化为“心智成长”

Ø 两种思维方式:主动沟通和消极抱怨

Ø 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案例:两种思维模式下的两个人不同的职业发展之

2.解决员工应对职业发展的困惑

Ø 性格与岗位吻合、兴趣与岗位吻合、特长与岗位吻合

Ø 通过岗位或职业的正确选择,使每个员工得到适性发展

测试:DISC现场测试与深度解读

3.员工的“影子人格”与“完整自我”

Ø 发现未知的自己:积极进行自我管理

Ø 深度学习与目标设立:活出充实健康的完整自我

解读:在繁安康自律,在落魄中自愈

4.积极寻求心理平衡

Ø 担当责任――发现自我价值

Ø 成就激发――做更好的自己

解读:担当责任是发展自我价值的更佳径

5.引导关注长远发展

Ø 帮助员工在职场变革中谋发展

Ø 帮助员工增强内在力量重长远

活动:分别给三年、五年、十年后的你画像或描述

6.协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

Ø 协助员工根据自身优势做好职业规划

Ø 协助员工将职业规划与企业发展结合

案例分析:某企业员工表面和管理和气,内在矛盾重重,通过管理的主动将有利于员工职业发展的步骤制作成个性化表格给到员工,员工内心切实感受到关怀

五、 职场EAP之如何与员工沟通:多安全少防御

1、 沟通基础,提升情商

Ø 高低情商,不同表现

Ø 觉察自己,觉察员工

现象:年轻员工情商水平堪忧,做事不顾及他人感受,管理者需注重情感关怀

2、 员工难沟通的根源:定位不准、心态消极、情绪不稳、情商偏低、性格短板

Ø 攻心为上,抓住根本

Ø 关注感受,理解共情

现象:年轻员工更加注重工作氛围和公平公正平等,注重自己的意见能否被关注

2、 给员工温馨适当的关怀和发自内心的尊重

Ø 给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Ø 及时认可和鼓励,批评也要给足面子

剖析:某员工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奋斗方向,情绪问题频发,深原因是自我否定

4、 在沟通中给足安全感,不激起对方防御

Ø 心理安全,不带评判

Ø 关注事实,表达感受

剖析:一遇到负面评价就抓狂的员工实际上安全感严重不足

5、 用沟通三步曲沟通,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Ø 满足需求,接纳肯定

Ø 平和真诚,深度倾听

案例:某企业员工因春节排班问题和其直接上司产生冲突,当着客户的面大哭大闹,让企业和部门都颜面尽失。管理人员运用三大步骤,改善了她的情绪,后来还成为优秀员工

6、 利他思维,宽大心胸

Ø 切实以人为本,建立多选择的激励项目

Ø 契合员工兴趣实施个体关怀,提升幸福指数

案例:听到员工行为背后的声音,一位管理者善于发现员工内在心理,因势利导,帮助这名员工发挥潜能成长为优秀员工

六、 职场EAP之帮助员工学习家庭与婚姻的相处之道:化解家庭矛盾

1、 经营幸福婚姻的秘诀

Ø 幸福婚姻的三个维度:可亲近性、回应性、投入关注性

Ø 婚姻关系中更大的杀手:不安全感

分析:顺着她就很嚣张,不顺着就冷暴力,怎么解决?具体解决方案

2、 原因探究:为什么付出很多却得不到肯定

Ø 打开早期生活的依恋模型

Ø 建立良性的支持系统,运用储备的正向心理能量

案例:某员工及时发现原生家庭带来的依恋模型,真正走向人格独立与成熟

3、 婚姻中的低效沟通模式

Ø 心理分析:讨好型、指责型、讲道理型、拔河型、追逃型、沉默型、大男子主义型、女强人型、好不了离不掉型

Ø 恶性关系的良性修复

分析:有效依赖是一种能力

4、 亲子关系中的低效沟通模式

Ø 想给关爱,给的却是压力;想给鼓励,给的却是打击;想给陪伴,给的却是唠叨

Ø 想给和谐,给的却是抱怨;想给自由,给的却是强制;想给平静,给的却的烦躁

案例:初三孩子,学习不错,说什么也不上学了,母亲带孩子去看心理,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然后从小科目找价值感做起,后来孩子顺利考上高中

5、 育儿冲突的矛盾解决

Ø 育儿冲突中跨代关系的处理

Ø 好的夫妻关系,上边可以顶住原生家庭的问题,下面可以支持到孩子

案例:男方和孩子的爷爷奶奶结盟,男方和父母没有边界感,没有长大,小夫妻关系割裂,孩子也站在爸爸一边,女人就是孤军奋战,没有依靠,解决问题靠心理分析

6、 高效亲子关系话术

Ø 晨起话术(起床困难、磨蹭拖拉、不爱吃早餐、丢三落四)、收到老师负面反馈时的话术、鼓励孩子的话术、日常行为话术、孩子闹情绪时话术

Ø 视频观摩:亲子沟通十二障碍

案例:孩子闹情绪时,母亲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仅关注问题,很快得以平复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1

高考是这一代人跨不过的坎儿,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社会,都捆绑在一辆战车上。异地高考政策即将出台,多少民众翘首以盼。但是高考之无解的局,还是无解。教育部人士表示,高考不是该不该考,而是怎么考的问题,此语不差,可正是这怎么考,让多少学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深陷高考困局。

你曾做过的让父母更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2011年10月28日,这样的一道题目出现在青岛二中2012年北京、清安康学优秀学生推荐面试题中。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半数以上的候选人都思考良久,更后给出的答案还多是“自己成绩好父母就高兴”。对于这样的面试结果,二中的管理者感觉很遗憾,他们开始思考: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是不是缺乏了更重要的东西(半岛都报)。

“你曾做过的让父母更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许多考生面对这道既简单又复杂的考题,大多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自己成绩好父母就高兴”。这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了现代教育的尴尬,现在的孩子们对于父母关心的苍白,已不再是个别家庭的个案,而成为许多家庭共同面对的普遍现象。

“自己成绩好父母就高兴”,成了孩子一旦考出好成绩,父母就别无所求的慰藉。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代,教育子女考出好成绩成了功利性的选择。让子女考出好成绩,成了将来让子女立于不败之地的“葵花宝典”。为了让子女学习好考出好成绩,家长可以牺牲一切利益,家庭中的喜、怒、哀、乐,也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变换、在调整。至于父母的喜、怒、哀、乐,父母的酸、甜、苦、辣,又有几人说与子女听。

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人把管理好家庭和治理好国家,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行的人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了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而现代许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只重视对孩子智育思想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孩子德育思想的培养,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而许多教育部门出于功利性的考虑,也一味强调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培养,更为教育的功利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面试现场孙先亮(青岛二中校长)表示:“我们需要集体反思,我们的教育有没有问题?”是到了我们的家长和教育部门认真反思的时候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的子女连父母喜欢什么,父母需要什么都不知道;如果我们的子女只知道关心自己,而不懂得关心自己的父母,这就是现代父母想要的结果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关爱的人,将来他们走向了社会,又如何懂得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实际上,北大、清华的面试考题,是给全社会出了一道教育考题。他考出了我们整个社会,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出现的教育偏差。

(选自红网)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生;思想品德

一、引言

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影响着中学生的政治、情感和价值观的倾向,其教学水平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实际上,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很多地方的教学多是流于形式,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认为这门课程考核要求低,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工作。实际上,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看作是今后学习政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也对中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思想和健全人格体系有比较大的帮助。新课改之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跟其他学科几无差别,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不断输出自身和思想品德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被动低效率的接受老师输出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教学效率非常的低,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获取思想品德的知识,学习形式比较机械,这种教学模式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越来越引人关注,当今社会环境下,很多单亲家庭存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严重。众所周知,学校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之后,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才能厘清二者的关系,供思想品德老师制定教学方案时借鉴。

二、家庭教育的内涵、地位、特征与开展原则

家庭教育本质上就是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成长过程产生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非常的广泛,包括家庭的收入水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所居住的环境、父母的处事方式以及个性特征还包括家庭是否健全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情感等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价值观等会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对父母尽孝模仿。在入学前,中学生已经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可以说从中学生出生直到初中阶段,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中学生的成长,很明显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要早于学校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在中学生接受的所有教育形式里面,地位之高,重要程度之深不言而喻[1]。父母对中学生的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印象更为深刻,影响更大的教育。从中学生丫丫学步时,父母已经开始言传身教,教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时的“中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可谓言听计从,家庭教育开始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相比于学校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家庭教育的持久性更强,对中学生的成长来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与父母相处,受父母的影响,即使在读初中时,父母也依然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换句话说,即使中学生离开校园,父母健在,家庭教育就永远不会缺失。其次,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更好。中学生长期与父母接触,父母对中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中学生需要什么,缺失什么,父母了解的一清二楚,可见家庭教育的基础性更好,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更有针对性,也知道从哪方面锻炼中学生,以弥补其生长过程中的不足与缺憾。并且对中学生来说,如果离开学校可能与老师的练习日渐减少,但与父母的联系是不会中断的,父母对中学生的教育也不会发生中断。更后,家庭教育更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可能无法顾及到每一位中学生,对老师和班来说,需要考虑几十名学生,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唯一的或者为数不多的,关注程度更高。父母也更加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压力、社会压力以及青春期的情感压力,父母也会及时的与孩子交流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反观学校教育,受教育资源的限制,无法做到这么细致,并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心理变化,无法准确衡量,也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在对中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既能对中学生的成长起到帮助作用,又不至于导致中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中学生,不能以成人的观点去衡量中学生的思想,更不能采用嘲讽的方式伤害中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过于溺爱,要多沟通多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其次,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不允许孩子犯的错误,自己也坚决不能犯,否则对孩子的教育就严重缺乏说服力[2]。更后,在教育时既要保持理性也要顾及对孩子的情感。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时予以指正,教会其如何改正,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

三、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思想品德教学在目的上高度一致,都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成长中的观念。引导中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努力,少走弯,少做错事,更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都非常有用的大写的人。,家庭教育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做铺垫。家庭教育从中学生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中学生从幼年到小学再到中学期间,接受了大量的家庭教育,对思想、思维和认知能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多年的家庭教育已经让中学生树立了与父母比较类似的观点,包括行为方式、政治倾向、情感的处理等,这些都为中学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学做好了铺垫。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工作时也会更加的顺利,因为中学生对书中的一些思想早已形成和接受,比如在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关于一些传统的道德和优秀价值观的教育,像赡养老人、尊老爱幼、拾金不昧等,这些内容,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做了无数次的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些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不管思想品德课程有没有这部分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也都养成了这些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教育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会遇到中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质疑,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思想品德课本上的知识点,这对于整个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明显的帮助。第二,家庭教育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家庭教育的范围和一些新观念。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来说,书上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不会轻易的发生变化,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式。但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已经使得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完全的适应中学生成长的需求。比如遇到老人摔倒时扶不扶的问题,不管是家庭教学还是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扶都是必然的,但是思想品德教育可能就认为不用考虑那么多直接去扶就行,这在当前社会风气下,很容易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给家庭带来经济损失,并且进一步恶化了社会风气。但是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可以很好的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就会教会学生如何扶,在扶老人的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相比学校教育都更加的灵活多样,更加能够与时俱进,比较能够满足中学生成长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和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补充。此外,家庭教育虽然不是正规的教育形式,但是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作用不能忽略。在新课改背景下,家庭教育和思想品德教学更要充分结合,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丹。略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36-237、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母素质 家长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组织形式。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与影响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到了阶段,家庭教育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家庭环境中父母的权威更是对子女的心理和观念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个体能否成功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示范和引导。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关注教育的主体――父母。

一、家庭教育的本质及特点

1、家庭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的教育影响。从字面上理解,家庭教育当然是指父母教育孩子。然而,家庭教育专家们却说:“要教育好孩子,关键是要提高父母的素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首先进行自我教育,进而改善自己。换言之,家庭教育要教育的是父母。

2、当前国内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1)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家庭中人际关系趋于简单。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已造就了9000万之众的独生子女社会。双亲对子女易形成过度关心、过高期望及以溺爱子女为特征的不良教育态度,不利于青少年的心智成熟与发展。另外,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使家庭人际关系由复杂走向单纯。这也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领会不到全部复杂的人际和交往关系,也就体验不到传统式家庭生活的社会经验。这会给家庭教育带来较大影响。

(2)家庭教育受到大众传媒的隐性冲击,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随着电视、电话的普及,加之电脑大量涌入家庭以及信息高速公的开通,社会影响进入家庭领域的途径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家庭教育已不再是传统家庭那种古老、封闭的“成人”教育,而是面向社会、面向世界的“成人成才”教育。如今家庭教育目标体系更加细化,开放式、社会化、多元化已成为其更为显著的特点。现代家庭如何调节和控制社会影响,如何行之有效地在教育子女方面实行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的良性组合,是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3)家庭教育施教主体的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城许多家庭中教育学校化或过度与广大农村地区家庭中教育的不足或放任并存成为过与不及的“两极”。这极大影响着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

(4)国内父母育儿观存在偏差。许多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家庭父母多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则很少考虑。另外,由于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分数,造成了家庭教育学校化。

二、父母素质对于家庭教育和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1、父母素质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要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人生更初的教育,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任教师。父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祖国人才的培养。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的构建源于完善高效的家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主体要素的父母素质,理所当然是构建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2、父母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21世纪是以人为本的世纪,教育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人才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人才的个摇篮是家庭,位老师就是父母。父母的自身素质对孩子的聪明才智、思想品德和人格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三、当前社会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引发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但社会一直未能重视家庭教育,即使到今天也没有摆正家庭教育的位置。社会的家庭教育氛围及理念离社会经济发展相差太远。

近年来,部分中青年家长重智轻德、重物质轻精神、重养轻教、重孩子素质教育轻自身素质提升等家庭教育理念,导致“由宠爱而溺爱、由期望而狂热、由怜爱而包办、由失落而冷漠、由失望而暴力、由保护而怂恿、由爱护而袒护、由托付而托教、由单亲而失教、由分歧而误教”等十大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误区和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影响和阻碍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甚至健康人格、体格形成的隐患;也成为影响家庭和谐、稳定和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隐患。

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等可以说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许多生养成了懒惰习惯和依赖心理,这导致了里出现了幼稚园现象;导致孩子追求生活享受,社会适应能力差,不善于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四、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父母素质,推进家庭教育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从经验型的家庭教育向学习型家庭转变

由于信息化、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应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手段,特别是家庭教育观念要更新。现代家庭教育不仅是传统的说服教育、示范教育,更是家庭成员之间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目标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从训斥、说教、单向示范转到引导、交流、互相学习的方式。

2、尽快制定国家面上的“家庭教育法”,从地位来保证家庭教育的开展

目前,世界不少国家都制定了家庭教育法规。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家庭教育法”,从地位来保证家庭教育的开展。

3、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专注化内容为支撑,项目化运作为手段的思推进家庭教育

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要把建立广覆盖、有影响的家庭教育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想方设法形成“学校辐射社区,社区指导家教”,建立父母素质教育社会合力的服务机构,千方百计扩大服务受益面。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龙头,整合和建立不同梯次的服务机构,形成覆盖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服务网络。

专注化服务资源决定父母教育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因此,要将“父母素质教育”纳入教育计划,特别是在推进社会教育进程中把父母教育作为一项具体明确的内容。

另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调整思、创新手段。可以用项目化运作的方法和要求,解决家庭教育中面临的课题,为父母素质教育工程提供各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爱平。家庭教育与生成才。人才开发,2002、(6)。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 家庭 微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正确的思想传递活动的外部因素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影响范围可分成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部分,其中微观环境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用更直接、更具体。要重视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价值观念的影响不是靠强制手段,而主要是靠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及渗透来实现的[1]。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一)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指家族的组成人员,即有姻缘、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家庭成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和接受者,是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

首先,父母在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起主导作用。父母是子女的位教育者,也是终身教育者;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思想政治品德会产生巨大影响。马卡连柯说:“家庭是重要的地方,在家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突出强调了父母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子女在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起主动作用。子女自出生起更直接、更天然的导师就是父母,子女的举手投足无不反映着父母的教育结果。

(二)家长的教育理念。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是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直接构成要素。柏拉图认为,教育理念是对教育事物的一种判断和看法。它是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确信无疑的判断和看法,具有坚定性,并且对其他的认识和看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许多工农家庭、中产家庭和商品经济大潮中暴富的家长中,低文化次占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识问题缺乏全面长远观点,从眼前既得利益出发,思想境界不高,常常把自己的品质、道德、人生观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子女;这样子女的智力、品质、道德、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2]。由此可见,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同的,教育理念的正确树立直接影响到子女的成长成才。

(三)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经济基础决定上建筑,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般说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父母自身素质、从事职业及家庭经济条件三部分。

二、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于学校及社会教育环境来说具有自身特有的属性。

(一)方式的灵活性。

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目标有计划分次的教育程序相比,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时间和地点的无限制性,而且体现在教育的方式及方法的可选择性。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可谓是无所不包、无处不在,父母与子女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子女则是“遇事则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说教或训斥。父母要学会把握好教育时机,灵活运用教育方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以达到教育目的。

(二)教育的情感性。

“养不教,父之过”。家庭对子女不仅要抚养而且要教育。子女自孩童起就在父母的教导下培养自理自立能力,且在接受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情感归属心理,在经济上、情感上都对父母存在着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在学校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体现不到的。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情感性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较容易被接受。同时,情感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动力功能和感化功能,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和行为起着发动作用和感化作用[3]。这一点使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并促进教育效果的增强。

(三)发展的动态性。

(四)作用的持久性。

三、加强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对措

要增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必须加强家庭微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对措如下:

(一)从根源上减少问题家庭、问题少年的数量。

问题家庭是指家庭各种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协调因素,导致家庭幸福感下降的家庭环境状况。它主要表现为:一是家庭不完整,父母离异或一方早逝;二是家庭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三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与子女沟通较差。这些家庭的子女偏向于孤僻、冷漠、仇视等非正常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充当教育者角色的父母首先要妥当处理好家庭的各种关系,使矛盾更小化,更低程度上减轻对子女的影响。其次,要认识到与子女沟通的重要性,并言传身教地教导子女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所应遵循的规范。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类性格的工厂”,要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首先,向学校教育取经,获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其次,组织模范家庭,开展教子经验交流会,父母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改善教育观念。更后,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断向居民传递子女教育重要性的信息,并督促家长做好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庆红。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J]。探索,2000.1:56-59、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5

一、关于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教育是传递社会文化和经验的一种主要方式。一般说来,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长辈对家庭里的儿童或者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系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不仅是教孩子学习处理家庭关系和掌握生活技巧,家庭教育在与孩子性格相联系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不仅是父母或长辈对家庭里的儿童和年轻一代的教育,同时也是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学前教育也是终生教育。[1]101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三个主要方面,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据统计,在国内,家庭教育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占7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10%。而在美国,家庭教育在成长过程中占50%,学校教育占20%,社会教育占30%。[1]102可见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教育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占更大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侧重于对人进行情感教育、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这种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法都与其所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教育不能脱离环境。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背景、社会文化价值观以及个人思维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差异,中美的家庭教育必然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结果等多方面有所不同。结合影片分析的需要,笔者这里只简要涉及两点:家长角色认知不同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国内的家长很少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内心深处,他们认为孩子是依附于自己的,只有在自己的照顾管制之下,孩子才能长大成人。大多数国内家长扮演着控制安排子女命运的角色。而在美国,家长会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父母会把孩子摆在与自己平等对话的位置上,注重平等交流,凡事尊重子女的意见和需要。这种家长角色认知的不同根源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国内自古就有“父道尊严,慈母必恭”的家训,注重家长权威,尊卑等级。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是在经历了独立战争之后建立的,所以摒弃了原宗主国等级森严的封建传统,重平等,崇尚自由,个人主义得到了强化。这种价值观念反映在家庭中就是家庭教育氛围比较民主,尊重人格的自由发展。[2]除了在家长角色认知上的差异,中西方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不同。国内文化的价值取向追求“天人合一”、“天德合一”,强调个人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自我控制,反对独立意识和锐意进取,主张用诱导和压制的手法迫使儿童循规蹈矩,顺从听话。所以国内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用压制和保守来形容。父母从小引导孩子学会约束自己,服从集体的需要和要求。国内父母对孩子说得更多的是“不许”、“不行”。而美国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性,认为个人高于集体,集体应满足和尊重个人的合法需求。因此美国家长注重个人的自由发展,对儿童的要求相对宽松,能够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美国父母通常鼓励孩子从小学会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学会坦率地表达自己。美国家长多采用引导、启发的方式,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对孩子说得更多的是“try”,“go”。[3]

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思考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

(一)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喜福会

讲述了四位国内出国母亲和她们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们之间的故事。四位母亲在贫苦战乱的旧国内经历了种种不幸,更终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期待,她们出国到了美国。“喜福会”是四位国内母亲麻将聚会的别称,也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母亲们以“喜福会”的形式相聚一处,共享国内食物,玩国内麻将,用中文闲聊,讲国内故事。在美国,作为出国的母亲们看似建立了新生活,事实上她们从来都没有完全融入美国社会。她们没有学会流利的英语,也没有忘记在国内的时光。相反,女儿们出生在美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崇尚并追求美国的一切而蔑视母亲所代表的一切。在她们眼里,母亲是落后和愚昧的,母亲所讲的有关国内的故事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在中西方文化的冲撞之下,母亲们与女儿们之间的存在隔膜,尤其是当母亲试图以国内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来对女儿进行教养的时候,母女关系就变得异常紧张,甚至冲突不断。在旧国内受尽磨难的母亲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影片开头的那根羽毛表达了母亲的美好愿望:“待到了美国,我要生个女儿,她会长得很像我。但是,她不用看着丈夫的眼色低眉垂眼地过日子。她一出世就是在美国,我会让她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不会遭人白眼看不起。她将事事称心、应有尽有。她会体谅我这个做母亲的一番苦心,我要将她打磨成一只真正的天鹅,比我所能期待的还要好上一百倍的高贵漂亮的天鹅!”[4]然而女儿并不理解母亲的一番苦心。母亲吴素云一心要把女儿吴精美培养成为出类拔萃的童星和钢琴家,而精美不但不配合学琴,而且还用考试不拿A档分数、不当班长、不上斯坦福等行为来表示反抗。她公然宣称“我再也不听她摆布了。我又不是她的奴隶。这里不是国内。”希望女儿“一生完美无缺”的龚琳达为了把女儿薇弗莱培养成为全国闻名的象棋大师也是费尽心血,但薇弗莱强烈反感母亲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棋艺,认为那全是自己个人的本领,与母亲无关。

(二)启发和思考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结构;家庭状态;家庭观念

家庭是更小的社会元素,任何社会问题都能在家庭中找到相关的原因。研究青少年犯罪资料发现共性原因:没有“科学”的家庭环境。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健康环境,如家庭结构,家庭状态、父母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心理状况等。以上这些因素中一旦出现了瑕疵,而且长时间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会对孩子向坏的方向发展埋下祸根,如果有其他因素如社会原因、学校原因、经济原因等的推动,可能就会使孩子成为青少年犯罪中的一员。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

(一)家庭结构分析

(二)家庭状态分析

1、父母和孩子不在一起。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父母外出工作,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由老人看管照顾孩子。第二、未成年的孩子离开父母外出打工,一个人在陌生的城漂泊。类情形中,老人因为身体状况、知识结构、教育理念等原因对于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往往力不从心。由于父母亲情的缺失,导致孩子对别人的不信任,从而产生负面的情感。而第二种,农村的孩子占很大比例,他们基于对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基于要改变贫穷的生活状态的理想,根据同学或亲戚朋友的介绍到陌生的城谋生。因为学历低,能从事更底的工作。他们面临的是低收入和不被尊重,甚至被欺,社会阴暗面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没有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疏导,这些影响往往会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致命的扭曲,进而导致违法行为发生。

2、父母工作过于繁忙。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家庭都在为生计奔波忙碌。青少年犯罪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和家庭经济状况有一定的联系。贫穷的孩子犯罪的倾向是财产型犯罪;富裕的孩子犯罪类型没有明显特征。但是他们中有一个共同点:父母疏于教育。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中不仅仅需要金钱,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关注、关心。

3、单亲家庭。在当前离婚率不断增高的社会状态下,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家庭成员的缺失导致家长的心理失衡,他们很难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叛逆、自卑、自闭、偏执等不良性格倾向。据不完全统计,单亲家庭子女犯罪率已经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的50%。

(三)父母状态分析

父母自身的职业、素养、生活习惯、法制观念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直接影响。(1)职业。父母从事的职业会形成特殊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如果父母从事的是非正当的职业,在孩子善恶价值观没有养成的时候,就过早接触成人的思想,这往往模糊了他们的判断标准,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不良的性格。(2)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习涵养。父母的素养是他们对生活经历的积淀,是通过学习、生活、经历后对人生的感悟。(3)生活习惯。

(四)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状态分析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平等表现在两个方面:,父母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品,不尊重孩子;第二,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功利心态。

1、不尊重孩子现象泛滥。各种网站、图书、教育机构、教育文章等都在谈论尊重孩子。但是目前“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形式非常紧迫,急需每一个家庭把这种理念贯穿在和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细节中。不尊重孩子能给孩子心理带来不利影响,以下两种情形更为严重。、父母离婚时,子女成了谈判的筹码或者急需甩掉的小拖油瓶。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更偏执、报复性更强,抑或是另一个极端,即自卑,封闭。这都是非常负面的性格特征,为以后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埋下祸根。第二、父母坚持所谓的权威,不能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现在,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家长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家长应该积极探索和孩子沟通的方式,而不再是强压式的让孩子被动接受。

2、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功利心态。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无可厚非,而且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各种可能成功的机会。但是当前父母功利性的目标设计往往和孩子的兴趣特点或者性格特点不相适应,这种现象在生中普遍存在。父母的功利心态强加给孩子时会产生两种结果。、孩子被动接受。第二、孩子反抗。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更佳结果,是孩子不被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的更佳例证。

(五)家庭观念分析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青少年的性格养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一体的立体环境。家庭这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两个环节能弥补的机会往往很小。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对策,以期用作参考,营造健康的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提高父母自身素质,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具有较高素质已经成为模范家庭家长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现在应该在全社会掀起提高父母素质的浪潮,对父母进行教育子女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民主式家庭氛围是另一个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必要因素。“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但是过于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应该成为很多父母思考的问题。一个拥有听话孩子的父母应该提高警惕,应该积极探索孩子听话的背后蕴含怎样的原因。在家庭中应该允许孩子的发言权,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要求家长具备民主的理念和掌控家庭大局的素质,和孩子的关系要有张有弛,张弛有度。

(二)尊重孩子,因材施教

尊重孩子,源于家长对家庭关系的科学把握。平等的对待来自孩子的声音,往往能取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在对待孩子的受教育问题时,父母更应该理性对待来自学校的各种评价。通过和一些问题少年谈心,他们的谈话中反映出来,父母不愿意和他们沟通,或者他们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他们和父母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父母总是逼迫他们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父母往往基于功利的目的和攀比的心态,给孩子设置了太多的标准和过高的期望值,把自己所谓的“未完成的心愿”强加给孩子,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特点。这导致孩子要么以回避的形式自杀要么以暴力的形式反抗父母甚至反抗社会,走向犯罪的道。

现在的社会评价体系已成多元化状态发展,全社会都在进行对孩子成才标准的反思。父母作为孩子的任老师,更应该积极地思考孩子受教育的方向和具体的教育方式,把握孩子的兴趣特点,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三)增进交流,及时沟通

这里主要是针对“分离型”状态的家庭而言的,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不管是父母在外工作孩子留守在家里,还是孩子独立在外打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都是不可缺少的沟通途径。在交流过程中,父母及时发现孩子在情感、思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困惑、不解,并且及时给出见解和意见。孩子会在和父母的交流中找到感情的依靠,也会在父母的指导建议下,开阔思和视野,增加应对各种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四)加强法制建设,增强父母法制观念

我国现在已经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家庭保护的内容。但是对于保护不力甚至有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发生时,该法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惩罚措施,要结合行政法、民法或者刑法进行相关的惩罚。而刑法、行政法和民法是基本法,并不能体现对少年儿童的特殊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更是没有预防不力的责任。

对父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也是造成父母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之一。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以上两部和有关配套实施工作,认真落实,切实保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对父母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宣传,把和少年儿童、未成年相关的制成小册子由办或者居委会发放给父母,这在让父母了解这些的同时,增加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7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社会发展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家庭教育却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问题,如教育的随意性太大,计划性太差,教育口头说教太多,多渠道教育太少,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们要有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意识,首先要从改变家庭教育观念做起。

【关键词】孩子厌学;改变;家庭教育观念

天下的家长日日夜夜都在盼望孩子健康发展,所有的老师也无不时刻思考着如何教育学生茁壮成长,然而家长苦心婆心,老师千辛万苦,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也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孩子对学校教育的厌学,对家长管束的逆反,使我们这些真诚的教育者备感困惑,也使家长们感到苦恼。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家长要改变以下教育观念。

第二,家长和孩子应当是什么样的关系?现在的孩子,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影响下,追求平等,民主、自由、自强、自主、自立,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改革、开放、搞活的社会生活,也需要新一代人树立自强、自主、自立,参与、竞争等新观念。而我们的家庭教育旧观念是不能适应孩子们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因此,也必须更新。要知道,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教育。塑造儿童的人格和个性,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父母子女关系,使之从小就受到熏陶。

收稿日期: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8

关键词:家庭教育;隔代教育;教育对话;

作者:陶霞飞,霍超

引言

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对教育主体“知”“情”“意”“性”“行”各方面产生影响并使之完善发展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转型促进家庭教育的调整。

一、家庭教育概述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是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更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的需要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知识与技能、智力与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活动[1]。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家庭教育是教育客体(家长)对教育主体(孩子)实施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其行为、思想达到某种社会的需求。即家长对子女传授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质、指导规范行为等。

(二)家庭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教育主体健全、完善人格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教育。不仅要在家庭教育中有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且在家庭教育中还要进行情感教育。家庭教育影响着教育主体未来的发展,因为家庭教育的上述特点,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会询问自己的父母长辈,通过父母长辈的回答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借鉴这种方法,更终形成固有模式,即行为习惯。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更根本的、更深远的。

二、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分析

(一)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主体开始,新的家庭观念和对子女的教育模式正在冲击着国内的传统家庭教育风格,出现了全托模式、留守儿童、精英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变化无时不在体现着家庭教育的转变。现在都的白领出现了丁克家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家庭观念的变化。同时,该地区由于农民工的外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问题、隔代教育问题等,由此所带来的自然是家庭教育变革。

(二)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

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依靠读书上学的道走出大山是该地区孩子为数不多的选择。如何让孩子在未来发展中能够得到帮助是现在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学而优则仕,就是一个人读书方面要达到优秀才可以成为社会的人才,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决定孩子在未来的发展走向,因而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仍具有传统教育的影子。父权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广泛传播,导致家庭教育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按照父母的要求发展。在这种环境成长的教育主体对生活缺少主动探索精神,完全照搬书上知识,缺少社会阅历,以书本知识武装大脑的同时忽视社会实践,造就了“书呆子”;二是父母对子女放养,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青少年自身阅历不足,思维方式不全面,普遍存在对社会的探索心理和追求个性的心理,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蛊惑。

(三)教育转嫁问题

现在的该地区有许多适龄学生辍学打工,甚至少年犯的比例居高不下,学校酒吧、游戏厅、网吧等场所青少年成了常客。家长在出事后指责学校的失职,却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出现问题。学校虽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公民机构,但学校的执行者仍是社会人,校风、教学质量、教师、管理方式的不同都会对学生的教育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存在某些不足,所以社会教育辅导机构得以发展,以盈利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现行的教育培训中心往往只对学生的某一方面做出调整,其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教育培训的趋利性对学生的学习只是在考试得分技巧方面进行革新,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然而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于学校、读书等字眼是很排斥的。读书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每天都有新奇的东西出现,每天都有新的刺激等着他去做。从众心理、求异心理,使他们厌倦了学校,转而追求社会上所谓的刺激,甚至吸毒犯罪。

(四)家庭教育失衡

现在的该地区大多数家庭是由80后、90后组成的独生子女家庭,新的经济环境带来的新思想和传统思想在现在的父母身上不能融合。老一代的教育观念和新一代的教育观念在现在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体现为激烈的冲突[2]。

传统的家长制暴力教育、强迫教育仍然在家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育方式强调教育主体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并在此基础上规划教育主体的成长道。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在某一面能够促进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但是其扼杀了教育主体的创造活力与创新思维。成长中的孩子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本应该代表着一个国家、社会欣欣向荣的精神状态,是一个活力、激情、创新的主体。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使得他们变得“少年老成”。儿童表现出成年人的老气横秋,与其稚嫩的面庞格格不入。

(五)家庭教育中孩子自我内化问题

家庭教育的内化即是孩子自身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是孩子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家庭地位、行为准则,扮演合理的家庭角色。其主要表现在对爱情的理解,作为一个性成熟且是一个社会化必要的过程,青少年对此有着朦胧的认识,对异性的好奇心使他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导致早恋[3]。早恋凸显孩子在某一面渴望表现,但却未得到心理、情感的排解。人生的重要分支点开始出现。家长由于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前期引导,易导致后期的行为问题。

(六)隔代教育的问题

隔代教育,即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与子女在地域上分隔两地。祖父母承担对教育主体的家庭教育责任。其教育者由于时代背景、社会阅历、生活经验的影响,对教育主体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发展现状有所差别。在农民工父母外出的时候,子女的家庭教育由孩子的爷爷奶奶负责。

1、感情多于理智

老年人对孩子分外爱护,加上怕孙辈出了差错,难以向孩子的父母交代的心理负担,往往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容易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表现为以孩子为中心,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无原则地赞赏孩子的行为,使他们无法评判自身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从而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形成,易养成刁钻蛮横、攻击性强的性格。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还突出地表现在对孩子的日常起居的过分保护上[3]。对孩子的限制较多,使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的发展受到抑制,阻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导致孩子任性、懦弱、没志气,表现出在家里不可一世而出门胆小、神经质、依赖心强等性格特征[4]。

2、祖辈的文化较低,教育观念落后

祖辈的年龄偏高,而且祖辈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孩子的双亲,加上知识断,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甚至文盲)。同时,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由于身体、地域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与社会的接触较少,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模式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与孙辈接触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生活方式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以致增加孩子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另外,祖辈教育观念落后还表现在教育方式的缺陷上。他们更多地认为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任务[5]。

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的祖父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饮食和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上,忽视了关心孩子的心理品质,更少考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于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祖辈和孩子双亲容易产生较大的差异。

三、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

(一)培养家长教育客体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老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养育者,而且还应该是孩子的引导者。

教育是由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因此,这个影响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父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如何树立自己引导者的形象呢?

1、明确教育目标,教育可以引导但是不可以代劳。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以急功近利,杜绝对孩子的伤害行为。

2、进行阶段管理,将一个长期的目标转化成几个具体的阶段目标。

适时调整教育方法,根据孩子的上一阶段的行为调整下一阶段的教育方向。

(二)加强主客体之间的对话

作为教育主体的孩子也是人,他们并不是家长的跟班,不是被教育的工具,更不是家庭的皇帝、公主。他只是一个在家庭这个环境下扮演自己角色的人。

父母由于在生活中对孩子缺乏交流,孩子的诉求得不到实现和回应,心中疑问得不到解答。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是一个平等、理解、共享的关系,父母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看待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营造平等相处、平等交流的气氛,疏通代际之间的感情隔阂,平等地对孩子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

(三)成立家庭教育培育机构

孩子在生理、心理、物质、精神上均需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孩子的权利,同时也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没有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教养责任。因此,针对当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成立家庭教育机构(家长学校),发挥教育机构专注人士的作用。从教育入手,使家庭教育的学习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从而强化对家庭责任感的认识。有效有度地对家长所欠缺的知识进行补充,促进家庭教育的和谐。

(四)家庭教育应坚持适度原则

教育家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的家长往往是做到了有教无类,但后一点却有所欠缺,家长强调了教育对教育主体的重要性,家长往往害怕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在不切实际中追求教育的高质量,但却忽视了孩子的自身承受能力,忽视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此,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为其量身定做学习方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部各要素发挥协同作用,使家庭教育具有良好功能。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确定、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

(五)祖辈明确教育角色

祖辈作为家庭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中担负重要的角色,现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就凸显了祖辈教育的某些方面存在问题。在教育角色中,祖辈应当是一个观察者,一个指向标。祖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替代不了父母在其心中的地位。祖辈的教育由于时展的限制也与社会的发展有所差异,对于家教方面,祖辈的溺爱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互动的过程中,祖辈应该与孙辈保持适当的距离,观察家庭教育中的不足,适当提出改良建议,促进家庭教育的有序进行。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9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发展;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家庭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以一种全方位、综合的方式影响着子女人格的发展。不同的家庭气氛 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和行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本文拟从国内外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因素归因以及提高父母教养方式的策略和方法建议三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

一、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综述

(一) 国外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

(二) 国内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

国内学者大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父母教养方式这一研究领域。起初的研究较为零散,取向较为单一,或从儿童性格入手,或从儿童心理卫生入手,探求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形式。但其中也不乏颇具远见的学者,他们探究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并从父母文化素养、职业等角度分析了家长教养态度的成因。80年代,研究者多从单纯类型论的角度来界定父母教养方式,如关颖将家庭教养方式归纳为娇纵溺爱型、启发引导型、放任自流型、因材施教型、简单粗暴型等。[3]进入90年代,研究者对教养方式的分析出现新的变化,开始从教养方式的情感维度和行为控制维度来分析教养方式。如桑标从“接受―拒绝”和“宽容―严厉”两个维度划分母亲的教养方式,从“肯定―否定”维度划分父亲的教养方式。[4]刘金花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陶沙等又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七类:溺爱、忽视、专制、民主、惩罚、成就要求和教育的不一致等。[5]

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上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国内的研究者开始把父母教养方式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引入到这项研究中来。我国国内的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诸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青少年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方面的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6]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焦虑、抑郁、自尊、社会化、人格发展、问题行为的产生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个体的各个成长阶段都会有所体现。

二、 父母教养方式的家庭因素归因

以往学者对北京城区2432名7―14岁在校学生的研究表明,出于有口角家庭、暴力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儿童,其心理与行为问题检出率均比和睦家庭者高,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一)父母受教育程度与教养方式的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而父母教养方式又受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温暖、理解、偏爱子女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8]张溯在考察了东京和北京两地母亲的教育意识之后发现:母亲的教育意识体现在她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和期望上,国内家庭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中日两国母亲相比,日本母亲的学历较高,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实施;国内母亲的学历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育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二)家庭生活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调查显示:生活在城的青少年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情感与温暖,也能更多地感受到父母的偏爱。[9]2012年,陶沙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母亲的职业对其教育方式有显著影响。

三、 提高父母教养方式的策略与方法建议

针对以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归因,笔者对提高父母教养方式的策略与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一)创造良好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给予家庭每个成员公平参与的机会和尊重,鼓励子女实践系统性思考,分析家庭内的关系,改善心智模式,学会自我反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心灵,容纳别人的意见,协助家庭成员规划个人发展等。

(二)树立正确的父母行为典范

父母是孩子的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父母必须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所以,在纠正青少年不良的行为之前,父母首先要纠正自己,制定出纠正自己问题的准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自我重塑,不断克服并修正自身之不足。

(三)提高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

(四)对青少年错误行为的教导要合适得体

青少年有了错误的言行,要对其进行适时的指导。首先要了解、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着眼于实际的错误情况,指出它的危害性,纠正其不当的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觉悟,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对青少年来说,他们处于各方面发展的过渡时期,教导方式不当就可能对逆反心理的青少年产生严重的不好影响。因此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摧残孩子的身心,要耐心地疏导,使子女明辨是非。

(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与青少年交流,让他们在心理摇摆不定的情况下得到支持。父母要和子女常谈心,讨论时尚资讯,要关注孩子关注的课题,与孩子的文化接轨,才有介入引导的契机。孩子更好的心理老师是父母,所以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谈心,帮助孩子分析、处理近日来遇到的烦恼和困惑,同时对其做得正确的事情要加以肯定,对孩子大胆思考、勤于提问、勇于探索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情感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张英蕾。青少年自主性、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D]。贵州师范硕士论文,2005

[2]龚艺华。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D]。 西南师范硕士论文,2005

[6]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硕士论文,2003、

[7]陈晓燕。昆明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硕士论文, 2003、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10

“仁爱”思想青少年人格家庭教育“仁爱”是孔子教育的更高目的,他把“仁”概括为人的更根本的品德和衡量人是否有道德的更高标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爱”,简而言之,就是与人亲善,仁爱教育就是教育人学会充满爱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爱”也是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仁爱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学会担当责任,学会关爱、帮助他人。

儒家阐述的“仁”,就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这种爱包含三个大的次,即家庭血缘关系的爱、社会人际关系的爱和宇宙万物之间的爱。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整个宇宙自然。儒家的情感教育逻辑起点在家族,“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这都说明爱人要从身边更切近的人做起,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是爱人的着手处和根本点。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仁之实,事亲是也。”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地。“仁爱”思想要建立在血亲情感基础上,但又要超越这种血亲情感,爱人以亲子关系为基础,推及到天伦之乐,扩大到姻娅之情,进而提升到民族认同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爱”思想更后升华为一种关怀人类命运的激情。这种情感迁移体现为个体道德修养的逐步升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今天,尽管“家”的含义较之传统社会有了变化,但家庭关系对人的情感需求和亲子之情是任何德育内容都不可涵盖的。家庭是孩子更早接触的社会环境,情感更初体验是在家庭中得到的,家庭提供了孩子更纯洁、更简单的情感获得表达的舞台,它对孩子性格、情感的形成与发展,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无论怎么改革,品德教育都离不开情和爱,父母是孩子的更早、更好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家庭的爱心情感体验是什么教育都替代不了的。

首先,要建立长幼有序的合理家庭关系。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父母要像个父母的样子,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子。各在其位,各尽其事。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成为家庭的核心。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星星”,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温床,更谈不上培养礼让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不能颠倒主次。

第四,强化孩子孝敬父母好习惯的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孝敬父母就是要求孩子亲爱父母之情,敬重父母之行,顺承父母之意,侍奉父母之心。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更原始更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情感基础,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也是目前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孝亲教育,对改变目前家庭中存在的孩子专横、缺乏同情心等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礼记•曲礼上)。”孝亲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在孩子刚懂事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应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把基本要求变成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这就是对孩子更实在、更有效的“仁爱”教育。

如何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同时也关涉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目的是推进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的幸福。德育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公民懂得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集体、民族、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与国家正大力提倡的未成年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相继推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等是相一致的,这些都正在重新开发和利用儒家伦理的智慧和资源,为“仁爱”教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归根”“知常”――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小学管理,2009、(9)。

\\[2\\]让中学生保持阳光心态的128个故事。九州出版社,2008、

\\[3\\]曾国藩家书。万卷出版公司,2008、

\\[4\\]于丹论语心得。安康书局,2006、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11

现代家庭教育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心教育和无心教育。前者往往是现如今很多家长所热衷的文化课教育,包括各种课外补习班、学校作业等;而后者则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那些一味热衷于有心教育的父母,往往在无心教育方面出现了不自知的问题,而无心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质。舍本逐末的结果,只能是自己的孩子在人生和学业上屡屡受挫。要真正做好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自我俭省,思考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否积极、健康,这是正确家庭教育观的起点。有的父母处世消极,对不良社会现象痛心疾首,一边牢骚满腹,一边自己却深陷其中,这种观念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导致他在成就动机方面出现扭曲问题。

其次,父母双方要完成家庭价值观的融合。很多结婚多年的父母,在价值观方面却分歧巨大,这一方面会导致频繁的家庭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在两种不同价值观之间产生摇摆。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述的那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生一”的过程,就是父母双方磨合观念、统一思想的过程。然后,这种统一稳定的价值观念才会更好地引领孩子,成为他们处理未来人生各种事物的依据和标准。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管理有三重不同境界,分别是讲爱、讲理和讲打。讲爱的父母善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无论是父母双方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浓浓的关爱和情感,让孩子对家庭产生强烈的爱与归属感。于是,遇到教育问题,这类父母首先晓之以情,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中的人际美,从而自觉产生改变的力量。而讲理的父母喜欢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家庭成员之间有着诸多约定,即使孩子因为违反这些约定和父母晓之以理而认错,心中也容易产生抵触,尤其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逆反情绪会很明显。至于讲打的父母,则容易片面强调父母的权威和地位,喜欢靠武力来压制孩子。应该指出的是,现代青少年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越来越抗拒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极易造成亲子冲突,甚至恶性事件。

从古至今,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渴望“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家庭教育就是其中“齐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明显,要做好这一点,需要父母自己先做好正心、修身的无心教育工作,从自我的修养做起,成为孩子欣赏、学习的榜样。那么,何愁有子不学,有子不教呢?

(博客:http://。cn/songshaowei)

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范文12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Talking about family education

Xiang you-zhi

Abstract: Modern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and each will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to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with a more perfect, so as to nurture creative talents better。

Key words: family education , school education

经济竞争的两大表现是知识竞争和人才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不仅依赖于学校教育,同时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也非常重要,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基础,失败的家庭教育不仅会使孩子在成长道上步入歧途,甚至还能使一个天才毁灭。因此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是保证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如何培养好下一代是事关国家兴衷、民族兴旺的宏图大业。学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义不容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责无旁贷,特别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就成为了孩子的任老师,而家庭教育则成了一切教育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优秀学生中有80%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学困生中75%的家庭教育状况差,国家教委、全国妇联联合下发了家庭教育行为指南,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已成为一种政策行为和社会行为。因此,每位家长应义不容辞地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树立做好家庭教育是使子女成才的科学观念,为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树立全面发展观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也不有少家长对孩子过度关心,认为只要成绩优秀,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一切要求均可满足,对孩子的一味溺爱,这种行为只会导致孩子失去正常的积极向上的自由发展的个性,使孩子养成懒散、依赖习惯,缺少开拓精神,泯灭创造欲望。因此,现代家长在教育孩子具备健康的心理基础上,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适应竞争与合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将来才会增强适应能力。

三、正确的教育方法

1.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常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父母与子女间应是平等的特殊朋友,活动中应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生活中对孩子的爱要适度,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一个“批评”一个“保护”,父母双方意见要统一,步调才能一致,配合才会更加默契,这样才能更好而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

2. 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① 培养爱心。尊老爱幼是安康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体贴父母,关爱别人,爱父母才会爱别人,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不要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唯利是图”的不良品质。

③ 反对惰性。经常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行为习惯,加强身体锻炼,提高体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就有力地克服了孩子的惰性,并可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自觉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孩子逐渐养成会学习的行为习惯,同时,重视拓宽孩子的眼界,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和报刊,使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陶冶情操,开拓视野。

⑤ 注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及时引导、及时帮助、认真对待成功与失败,对错误要指出并要求及时改正,对成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孩子平衡渡过青春期,并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与真诚。

3. 父母是家庭教育中的导师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爱好和修养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一个经常酗酒、成性、言行粗暴的父母则会对孩子养成懒散颓废,性格狂傲的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积极的向上品质,父母的表率作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同步

及时走访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主动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取得共识,使两种教育同步,这样可以相得益彰,并可发挥学校教育的更大作用。

四、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唠叨没完没了

父母经常喋喋不休,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子女,一味劳叨,会失去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严,甚至会产生逆反,这样会抵消教育的作用。

2.报怨不分场合

经常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张三李四,甚至不分场合数落孩子的不是,这样会使孩子伤害自尊心,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自废自弃。

3. 定名次物质刺激

4. 瞎指挥,疲劳作战

父母陪孩子学习,作业未做完不能休息,规定今天做这,明天练那,不按教学规律办事,自作主张,超前教育,这样使孩子不堪重负,身心疲惫,陷入盲目的被动学习,结果,愈学愈差,一事无成,怨声载道。

5. 比高低,事与愿违

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看到别人的孩子成绩好,成才,就经常表扬别人的孩子“聪明”,是“天才”,指责自己的孩子“笨”、“不成器”,这样比较教育,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和自尊,思想压抑,精神不振,缺少创造力,导致不能健康成长。

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十分重要,并且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得更加完美,从而培养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

以上关于“恶性亲子关系的定义”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揭秘恶性亲子关系的心理研究与应对措施

她来自铁岭,一个基因里自带幽默的女孩,被李诞称为“脱口秀的天才”。

“我妈”是李雪琴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更常提起的一个人。

工作黄了她想回家种地,她妈说:“家里没地。”

被催婚时妈妈上演苦情戏,说妈妈老了,东西都搬不动了,家里得需要个男人。李雪琴说明年高低整回来个对象,果然,第二年妈妈再婚了。

在雪琴的描述中,我们都认为雪琴的妈妈也是可爱又迷人的。而李雪琴肯定是在妈妈的保护下长大的。

可没想到她在段子里说:“我妈是我带大的。”

原来,能带给众人欢乐的雪琴其实是保护妈妈的那个人。

她说,在我爸妈离婚后,我再也没在妈妈面前哭过。

我活成了“妈妈的妈妈”。

坦白说,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一直认为雪琴是那个能治愈别人的人,没想到她自己那么需要被治愈。

长大,其实是一瞬间的事

雪琴说,她的叛逆期和青春期在小学就结束了。

她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漩涡里,上初三的时候,家里有一些变故,这意味着十几岁的她要处理整个家庭的关系。

李雪琴刻入骨子里的丧,大概源于她的原生家庭。

李雪琴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容易焦虑,又有点任性的女人,从小就爱打击女儿,情绪也很不稳定。

在短视频里,雪琴的房间里有一扇窗坏了,关不紧,总是会漏风。李雪琴跟妈妈说:窗户关不上,晚上小风呼呼地往屋里吹。

妈妈试了各种方法堵住缝隙,都没有成功,一生气,一把把窗完全拉开,说:这回没小风了,大风!

雪琴妈妈的情绪不稳定在她14岁时,达到了巅峰。

那年,雪琴的父亲离开了她们娘俩,妈妈的情绪变得极端不稳定,女儿成了母亲情绪的发泄口。

每次妈妈发火生气,都是雪琴小心翼翼地去哄她。母女俩的角色发生了倒转,雪琴必须更大程度地迁就母亲,照顾母亲。

一次,雪琴考试没考好,她还没难过,就发现妈妈已经快要崩溃了,从此以后她就不许自己考第二名了。李雪琴知道,只要自己考得不好,别人就会说是她妈妈没把她带好。

雪琴不让妈妈有一点委屈,默默地把这一切扛下来,她曾在脱口秀中调侃过:我妈是我带大的。

观众哄笑的时候,没人觉察出这句话对一个14岁的少女来说有多么沉重,她完成了父亲的角色,却没有父亲可以依靠。

没人知道雪琴有多么渴望父爱,父亲在她生日的时候给她带来个蛋糕,但是到了之后才发现蛋糕已经碎了。

雪琴忍不住在直播的时候嚎啕大哭。

当一个母亲没有办法履行母亲的责任,没有办法在生活上,情绪上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被迫放弃天真的权利,过早地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满足母亲的情感需求。

她会很懂事,也会很可怜,甚至会从此回避亲密关系,形成回避型人格。

李雪琴曾说她更开始喜欢吴亦凡,也是因为“一看吴亦凡就是个从小家境优越,被保护得很好,没啥烦恼,也没啥坏心眼的一个小孩儿。我很羡慕这种状态,因为我没有过这种生活”。

过早懂事的孩子,不是真的快乐

像李雪琴这样过早懂事的孩子,实在太多了。

不幸福的孩子,大都有超出常人的懂事。

之前马伊琍首次开直播时,引来了近57万粉丝围观,直播过程中,她说出了一件自己更后悔的事。

是关于女儿爱马的,尽管女儿聪明优秀,去年底还在重大体育舞蹈赛上获奖。

可马伊琍却后悔曾经对女儿爱马管教太严格,使女儿过分“懂事”,虽然成为了人人称赞的乖孩子,却连自己的心里话都不敢表达。

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里跟同学一起玩过家家,一些孩子扮演妈妈,一些孩子扮演宝宝,可是有的孩子总是要当妈妈,逼着爱马当宝宝,其实爱马也想试试当妈妈,可是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后来马伊琍告诉女儿“你完全可以拒绝”时,爱马仍然说“我不敢”。

马伊琍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过于“懂事”的爱马,已经“懂事”到连“不”都不敢表达。

她非常痛心,女儿在自己面前竟然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样子,为了让妈妈喜欢她,她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内心的想法都不敢说出来,就因为怕妈妈不高兴。

过早地注重他人感受,用成人世界的道理权衡利弊而忽视了自身意愿,从而丧失了这个年龄段放肆、任性的权利。

不幸福的孩子,大都有超出常人的懂事。

孩子则是不断地经历“坏事”而长大的,不断变得懂事、谦虚、顺从、体谅他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独立自我的基础之上。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习惯性地自责往往会演化为对于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否定。

而这种被迫懂事的过程,无论是在小时候还是长大之后或多或少都有负面的影响。

更好的亲子关系

不是哪一方牺牲,而是双方共同成长

国内家长更大的悲哀:帮孩子抗下一切,却要孩子扛下世界。父母自觉或不自觉地让孩子背负成长的负担。

事实上,更好的亲子关系,不是妈妈看似伟大的自我牺牲,也不是让孩子独自起跑,而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长。

在央视面对面采访专栏中,董卿首次谈起了自己初为人母的那段经历。

在孩子出生的年,董卿说,自己人生的重心好像一下子全都变了,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孩子。整个人的精神寄托也全在孩子身上。

生活也因充斥着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而日渐变得琐碎、平庸。

到底该一心一意辅佐孩子的成长,还是继续追寻自我的成长与突破?

那段时间,她陷入了迷茫的状态。

直到有一天,她的朋友对她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更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董卿不希望她的世界里只有孩子,更不希望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她。

于是,她决定放弃全职妈妈,重返职场,继续追寻自我成长和突破的机会。

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凡是她经手的节目,一经播出,好评如潮。

孩子也不再是她成长道上的阻力,而是她新的动力。她说:

我不想放弃自我成长的可能,我不能因为生了孩子就让自己止步不前。

我要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这样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我有爱,也有尊敬。

想要得到孩子的接纳,先接纳孩子。

想要得到孩子的爱,先爱孩子。

想要得到善果,先播种善因。

— 案例简述 —

原因分析:

二丶社会原因:亲子关系紧张,夫妻感情较差,没有朋友,原生家庭父母经常吵架。

三丶心理原因:认知偏差,敏感多疑,偏激固执,自私自利,焦虑抑郁,愤怒,行为简单粗暴,性格偏于内向丶固执苛求完美。

[解决方法]:小物件家庭系统排列与心灵意象排列相结合。通过象棋家庭系统排列,呈现家庭夫妻关系丶亲子关系和子亲关系,让求助者领悟到家庭关系的错位和疏远,家庭序位出现的失衡问题。通过引导使家庭三大关系系统重新回归正常的序位,再通过意象催眠进行潜意识的重塑。

通过心灵意象排列技术,让求助者觉知到五个自我真实状态:父亲的自我丶母亲的自我丶成人的自成丶自由儿童的自我与适应儿童的自我。求助者看到真相非常震撼,原来亲子关系导致的抑郁是来自母亲自我的固执和愤怒;还有成人自我做井观天的狭隘无知。觉悟到自卑抑郁与愤怒只是适应性的两个儿童自然表象而已。

— 经验感想 —

[经验感想]:1、来访者“问题\"即抑郁丶焦虑或失眠等症状,都不是问题,只是现象;

2、真正的问题,是症状背后的个体潜意识或家族集体潜意识的情结;

3、化解或领悟情结之因,才是解决问题之道!——525心理网

国内式的抑郁母亲

国内式的母亲就在你我身边,那么这些国内式的母亲为什么这么被动的呢?国内式的抑郁母亲是小编想跟大家的,欢迎大家浏览。

国内式母亲在全球其他民族的眼中多少有些奇葩——

她们似乎没有自我追求,又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

工作上得过且过,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却操心不少。缺少丈夫细心呵护,也没有固定的社交圈,甘愿作孩子的全职保姆,全职陪伴,当然也是全职教练。

相比韩国与日本太太,国内式母亲不怎么打理自己,缺乏生活情趣,却在意男人、孩子脸上光彩,衣服光鲜,整天忙碌、琐碎、唠叨却乐在其中。

心理学家喜欢批评国内母亲把全部的心身都用在依附丈夫与依恋孩子上,通过夫贵子荣来寻求自身价值,其实是有些偏颇的。在成功学横行,金钱至上,拼爹的时代,留给家中女人的位置本生就有些尴尬。

我认识3位杰出的女心理学家,有一位还是华东师范位心理博士生,为了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纷纷出国到美国与加拿大,为孩子伴读,他们的丈夫往返国内继续自己的事业或者生意。如果这三位女士继续留在国内从事心理学,当今国内的心理学大师格局就要改写。

国内男人很少把家庭、孩子看成重要,更多关注的社会自我发展,为家庭创造经济与社会地位。

在国内文化传承中,这仿佛社会天经地义的事情。只要男人认同并关爱自己的女人与孩子,通常这些母亲是自在而快乐的。

抑郁的母亲可能指家中男人缺位,或者不尽责,把家与孩子扔下给女人,自己在外花天酒地,自在逍遥,不把妻子当人。

今天的男人不知中了什么邪,在外笑逐颜开,回家冬瓜脸,一副欠揍的样子。母亲专注家庭,教养孩子虽是天赋所愿,却也需要足够的丈夫感恩、体贴,陪伴,同时也需要足够的社会支持。

不然,男人掌控社会、嘻戏天下,女性含辛茹苦,无奈挣扎,会引发一种压抑的,针对男人的歇斯底里的愤怒情绪。

国内母亲善于把内心的爱奉献给家庭,但也需要丈夫、孩子把爱倾注于她,这不是乞讨,而是必须。

不公平的社会人们自然会用不正当行为去寻求利益,男尊女卑的文化也自然会引发女性集体无意识中对男性的苛求。

“抑郁的母亲”也源于物质文明促使女性更加追求生命的“独立、平等、自主、自由”,社会文明却依旧深陷“物欲,金钱,权力,享乐,男尊女卑,道德沦丧”,导致女性群体的心理失落。

我常年去三亚过冬,小区里有很多带小孩子的单身母亲,虽说没有丈夫陪伴多少有些寂寥,无趣,但抑郁却是没有。

想想也是,在雾霾与寒冷笼罩内地的时候,有经济能力在三亚买房,让妻儿在明媚阳光、清新空气与蔚蓝大海的拥簇下自在逍遥,本身也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抑郁的母亲”也许是心理学言语的建构物,经典心理学热衷于把所有人心理障碍归咎在早年一个不合格的母亲身上——家庭会伤人,那伤人的一定是母亲,或者父亲伤害孩子的时候,母亲却无能、不作为、冷漠。

反正不管母亲爱与不爱孩子,亲子关系如何,只要这个孩子长大后有心理困境,归因的板子还是要打在母亲的屁股上。

试想母亲把一切都给予家庭与孩子,到头来里外不是人,搁谁头上谁也不好受。

如果我们跳出心理学用自然法则与生物发展来叙事,会发现作为“主体我”的母亲才是世界生命本源,生儿育女象征自然界万象更新,生生不息,在自然界,母亲永远是正确的。国内母亲要摆脱抑郁困境,也要建立主体我的意识:生命是我的,爱情是我的,婚姻是我的,孩子是我的。,家也是我的,男人只是生命的过客。男人是拿来利用的,不是依靠的,能依靠的只是自己。

国内没有真正的女性主义者,有也只是几个弱智一样女人,高喊女性权益,自己穿衣打扮,言行举止比男人还男人。这些人多是婚姻失败者,抱着对男性的仇恨去呼吁女性主张,连女性都不想效仿,又如何代表女性。

国内女性生存状态在全球都是落后的,远不如日本、韩国、甚至台湾地区的女性活的自在。没有相应的保障,没有基本的民众意识,遇事全凭男人的善意,这些都是造成抑郁的母亲产生的原因。

世界上更完美的关系不是婚姻关系,而是母子母女的关系。

国内文化内含“孝母敬父”的色彩,母亲辛劳所以要孝顺她,父亲伟大所以要敬仰他。

现在的孩子从小被权利金钱意识浸染,不拿正眼瞧母亲,自愿做父亲(权、钱)跟屁虫,这是国内母亲的悲哀。

我们的母亲也在生存与自我双重逼迫下,失去了平和、温暖、善良的本心,对孩子急功近利,简单粗燥,导致今天普遍不良的亲子关系。社会学家清晰的知道,必须保障女性(母亲)活的幸福,社会、家庭才能得到和谐。

但知道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这个世界没有男人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没有女人世界会陷入混乱与崩溃。只有让国内母亲扬眉吐气,舒心顺畅,国内的男人与孩子们享福的日子才能到来。

不管男人如何牛,对女性如何自大傲慢,他还是也只能是从女人胯下给排出来的,并且很不光彩的靠依附、讨好、顺从母亲得以生存。男性对女性的占有欲、攻击性、贬抑、商品化也可以是无意识掩盖自己“可以创造世界,却不能创造自己”的早年阴影与晚年悲伤。

男性注定是依附女人在活着,尤其是生与死这两个重要的时刻,男人需要“母亲-妻子-女儿”的怀抱与照顾。古代的丧葬,棺木通过长长的甬道放在的半圆形的衾里,死亡象征男性重回母亲的身体。

对社会整体来说,需要有众多女性的声音,不是在家政、厨艺、养育方面,而是在政治主张、社会改革、平等权利方面的表达。要有真正的女性团体,女性立法委,女性执法机构,女性领袖,才能为女性争取更平等的生命权。

【国内式的抑郁母亲】相关文章: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恶劣母亲抑郁”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揭秘恶性亲子关系的心理研究与应对措施”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